三天转瞬即逝。
伴着天幕水波漾开,画面内容逐渐清晰。
“陛下,天幕又动了。”
嬴政放下手中的竹简,快步走出殿内,抬头望向天幕。
只见天幕上,玉不识坐在椅子上,旁边支着一张小桌,上面放了几本书。
玉不识面带微笑,缓声说道。
【我们上一期简单讲了李白。李白无疑是耀眼的,他是繁华的开元盛世中最闪耀璀璨的一颗明珠,为这盛唐增添了一抹永不褪色的光辉。有传说,李白是其母梦见太白星入怀而出生,又有他醉后泛舟、捞月而亡,他的一生充满了仙气傲骨。但有一个和他齐名的人,不像他那样笔下是无处不在的仙气,而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写尽了百姓的苦难,他就是杜甫,一个其诗被称为为“诗史”、其人尊为“诗圣”的伟大诗人。】
玉不识轻轻拿起边旁边桌子上的《杜甫传》和《杜甫诗选注》给大家看了看,然后又放下,用清脆动听的嗓音继续说道。
【有人是这样说的:“杜甫没有成为李白,他活出了另一种伟大的人生。李白如从天上而来,飞流直下;杜甫如在大地上生长,厚重深沉。无论少了哪一个,大唐的天空都将黯然失色。”
是的,如果说李白是天上的仙人,那杜甫就是地上的圣人。那么,我们就开始今日的直播内容。】
【由诗引人,由人探史。〈诗家名人〉第五期,“诗圣”杜甫。】
“和李白并称?诗史、诗圣?”嬴政看着天幕,心中微微一动。
他自然不会模糊历史的作用。秦朝的成功建立,是建立在先祖一代代的积累和传承上的。这些,也都是“历史”。
与此同时,唐朝。
李世民立于天幕之下,旁边是他心爱的臣子陪着,对天女所说的“诗圣”杜甫也很是好奇。
“历史……百姓的苦难……”他忽然有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杜甫的《春望》,写于一个没有人愿意经历的、将繁华的大唐折断的乱世——安史之乱。】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但他的求仕之途不像他的作诗之旅那般顺利。
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也颇有政治抱负。但他先是举进士不第,只能漫游各地,当然,这时他结识了李白,也算是满足了人生一大愿望。而后寓居长安近十年,依旧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的同时,也渐渐的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较深的认识。等到杜甫靠献赋才得授小官,慢慢走上正轨的同时,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失陷,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
【他曾被困长安城中半年,后辗转逃至凤翔,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等到长安收复后,他随肃宗还京,又被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在这漫长的战乱期间,他亲眼所见百姓之苦,世道艰难,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后弃官移家至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被严武表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晚年携家出蜀,于大历五年冬在辗转途中逝世,享年五十九岁。】
寥寥几段话,概括了杜甫的一生。
但听完的李世民显然心情很不好。他握紧拳头,深深呼吸了几次,才压下心中翻涌的怒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