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不是回答问题的地方,韩枫把李文勇拉回了办公室。

“所以咱不在城里卖。”为了给李文勇吃颗定心丸,韩枫不得不跟他解释一遍自己的战略。

“隆兴再怎么落魄,咱们这小厂子也不可能从他嘴里抢一块市场出来,隆兴体量太大了,用钱砸也能砸死咱们,所以咱们不跟他竞争,去开辟农村市场,这些板凳就是农村最需要的。”

韩枫从一开始就想好了进军农村市场,所以他才会选这个远离市区的厂子,所以他才敢用五万块钱就跟隆兴死磕家具行业。

否则就跟他说的一样,无论他出什么手段,隆兴都可以用钱压死他,根本不可能跟隆兴直接竞争。

任何市场里,资本才是王炸,就算韩枫是穿越者也不可能改变市场规律。

此时的农村市场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资本进入,正是韩枫最好的机会。

韩枫正是要立足农村,徐图发展。

此时对韩枫来说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是刘大成此时正在苦心钻营韩枫的营销模式,隆兴的大部分资源都被他集中过去,无暇顾及到韩枫。

二是韩枫此时的地利,他的厂子远离市区,靠近农村,运输条件有利不说,消息还较为闭塞,隆兴一时半会发现不了他的动静。

这两条有利因素足以保证韩枫发展到一个相当的体量。

到时韩枫才有资格跟隆兴做对手。

听完韩枫的解释,李文勇才若有所悟,不过以他的认识,还是不能完全明白。

他只知道枫哥要去农村做生意了。

对此,李文勇还是有些担心,因为现在农村的消费力远不如农村,枫哥有什么办法能让农村人花钱呢?

但李文勇不好意思再继续问下去,只好悻悻的走出了韩枫的办公室,继续干活去了。

李文勇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国内社会的基调还不是消费型社会,不要说农村人,就算是许多赚了钱的城里人消费力都不高。

不过人们不消费是基于享乐消费而言,大部分人,尤其是农村人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还是很高的。

然而由于资本忽略了农村市场,很多农村人都买不到一些必需的生活品。

就比如此时韩枫生产的这些板凳,还有他后续还要生产的桌子,椅子这些。

都是些最简单不过的产品,但在农村很有市场。

前世的韩枫在网上看过一个网友分享他爸的发家史,九十年代,他爸背了一袋子笔从南方跑来北方卖,一袋子笔很快就卖光了,赚了第一桶金,靠着这些钱,他爸后来攒下了一笔坚实的家底,全便宜了那小子。

足以说明此时北方的商品缺口有多大。

李文勇走后,韩枫没再去车间,他现在就等着出货回笼资金。

韩枫的小厂子正在如火如荼的搞生产之际,刘大成也没闲着,这几天他可谓出尽了风头。

靠着韩枫的营销手段,他把隆兴的营业额提高了十几倍之多,光是这一个月,他就卖出了一千多套家具。

他和他的团队几乎跑遍了市里每个小区,让隆兴重新焕发生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