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闻言,陷入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问道:“皇叔,那我们是否该设立更多具体的措施?比如如何提升百姓的生产能力?如何确保粮食、布匹这些基本物资流通顺畅?”朱瀚抬手止住了他,轻轻笑道:“你已看到了关键所在。接下来,我们便从商税之外的民生事宜入手。标儿,你可愿随我一同前往乡间,再细查民情?”
朱标毫不犹豫地点头:“愿随皇叔一同前行。”
翌日清晨,二人来到一处乡村市集。市集中人声鼎沸,贩夫走卒穿梭其中,货摊上摆满了各式农产品、布匹与生活用品。朱标着一身青布长衫,与朱瀚一同混迹在人群中。他们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倒显得分外自在。
朱瀚走到一个卖炊具的摊位前,随手拿起一口铁锅,笑着问道:“掌柜的,这锅不错,可是手工打造?”
摊主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闻言连忙点头:“客官好眼力!这是咱家匠铺里亲手打的,结实耐用,连咱县令家都有人用呢!”
朱瀚微微一笑,顺势问道:“生意可还好做?像这铁锅,可是销路不错?”
老汉叹了口气,摇头道:“哎,前几年还算过得去,可这两年布匹、粮价都涨得厉害,百姓日子紧,买个铁锅都要盘算半天。我这匠铺也快撑不下去了。”
朱标在一旁仔细听着,忍不住问道:“敢问大叔,这涨价是因为什么?是原材料贵,还是运费高?”
老汉看了朱标一眼,犹豫片刻,叹道:“主要还是路费贵了。这铁从矿上拉回来,得经过几个关卡,每次都要交钱。运费一涨,咱这锅卖不出去,赚的钱还不够付账的。”
朱瀚点点头,将铁锅放回摊上,随手拿出几枚铜钱放下:“大叔,这锅我买了。不过,这话还请别到处说,咱们只是寻常客人。”
老汉连忙点头:“客官放心,小老儿嘴紧得很。”
离开摊位后,朱标低声道:“皇叔,这市集中的问题与关卡类似,百姓的困境多因货物流通受阻。若能减少路费、畅通运输,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朱瀚微微一笑:“不错。不过你可曾想过,若只降低路费,是否足够?”
朱标略一思索,摇头道:“皇叔的意思是,还有别的问题?”
朱瀚缓缓说道:“不错。比如货物流通的组织与效率。你看市集中这些摊贩,都是各自为营。若能有一个统一的商会,协调各家的运输与销售,是否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朱标眼中一亮:“皇叔英明!如此一来,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让商贾形成合力,扩大影响力。”
朱瀚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能想到这些,说明在昌平的经历没有白费。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朝廷提议设立民间商会,并赋予其一定的权责,帮助商贾解决实际问题。”
几日后,二人返回京城,将沿途所见所闻整理成奏折呈给朱元璋。
朱元璋细细翻阅后,沉吟片刻,朗声道:“标儿,瀚弟,你们的提议甚好。然则,若要设立商会与商税局,是否会引发地方官员的阻挠?”
朱标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父皇,认为,只要明确商会的职责,并让地方官府参与监督,便能化解矛盾。商会与官府不是对立,而是合作。”
朱元璋点点头,目光转向朱瀚:“瀚弟,你以为如何?”
朱瀚沉声答道:“皇兄,标儿说得有理。不过,我还有一策:可在京畿设立试点,由朝廷亲自监管,待成效显著后,再推向全国。”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好!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二人,务必尽快拿出章程。”
京城,初冬的清晨,寒意微起。太子朱标与瀚王朱瀚相对而坐,桌上铺满了试点方案的卷宗。窗外,官署的小吏正忙碌地进进出出,传递着京畿各处的民意与汇报。
朱标仔细翻阅着一份关于商会设立的草案,眉头微蹙,忽然抬头问道:“皇叔,这商会的章程已经拟定,但我担心,若没有明确的权责划分,官府与商会之间恐怕会争执不休。您怎么看?”
朱瀚端起茶盏,吹去浮沫,淡然一笑:“标儿,你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官府与商会的确可能会有权责重叠的地方。不过,你可曾想过,若官府本身参与其中,问题是否会迎刃而解?”
朱标放下手中的卷宗,目光微亮:“皇叔的意思是,让地方官府直接参与商会的运作?可这样一来,商会是否会丧失独立性?”
朱瀚轻轻放下茶盏,语气深沉:“独立性固然重要,但在试点初期,过于追求独立,反而会引发更多问题。若让地方官府作为监督者,同时吸纳德高望重的商贾共议,便可实现平衡,既让官府放心,也让商贾信服。”
朱标思索片刻,点头道:“的确如此。若能引入乡中贤达与商界能人,再由官府监督,既能避免商会被少数人操控,也能确保政策顺利推行。”
两人话音未落,侍卫匆匆入内,低声禀报道:“殿下,王爷,京郊有一批商贾求见,说是听闻商会之事,特来拜访。”
朱标与朱瀚对视一眼,朱标轻轻一笑:“正好,我们便听听这些商贾的看法。”
片刻后,几名身着素衣的商贾步入偏厅,皆是神色肃然。
他们恭敬地行礼,一名年长的商人上前拱手道:“殿下,王爷,我等听闻朝廷试点商会之策,特来陈情。商税清明固然是好事,但商会如何设立、谁来管理,还请殿下明示。”
朱标站起身,亲自将这几人请至座中,语气温和:“几位乡亲不必拘束,今日便是为了商会之事。我等希望通过商会,让各位的货物流通更加顺畅,减少不必要的耗费。但具体细则,还需听取诸位的意见。”
那年长商人连忙摆手:“殿下言重了,小人怎敢妄议朝廷之策?不过,若殿下真要设立商会,小人倒有一事相求——这商会可否多一些由商贾推选的人参与?若全是官府指派的人,恐怕难以反映实情。”(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