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转眼又一年
转眼来到公元前469年,吴国的强大,并没有招惹围攻。
这可能是吴王地的父亲三代人都把仗打完了。
反正在夫差那里吃了亏的晋国和齐国诸侯,都没有试图趁着夫差去世和孙子去世的天赐良机进攻。
尤其是吴王地抄录了几千份《孙子兵法》发放到各地,并允许学生和军官抄录一份带回家以后。
很多北方诸侯也通过间谍,拿到了孙子的兵书。
看完以后,才惊叹《孙子》的强大。
让他们更忌惮的是,吴国军官们人手一份。
吴国学校的三大教科书《诗经》《春秋》和《孙子兵法》。
其实很多大臣是反对公开的。
吴王地一一开导:“不是有这么一本兵书,就能成为兵法大家的,用兵之道,理论固然重要,随机应变的机智和强大的综合战斗力,才是关键。用兵之道,存乎一心啊”。
这句话也不知道是岳飞说的,还是戚继光说的。
反正很有道理。
想想长平之战惨败的“纸上谈兵”的赵括,就知道,光读书是没用的
还得学会理论指导实践。
自然,多读书有利于少走弯路,这也是必然的。
这也是书籍存在的价值。不就是让后人少走弯路。
这一年,吴国上上下下,还是在休养生息。
吴国的国库赚的钱,基本上都用在给士兵更换更好地兵戈甲胄以及全国各地新修大型水利工程了。
就好像蜀郡太守娄冰提出的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改变天府之国常年被水淹的悲剧。
这就是大投资啊。作为儿子公子定的封地。
他自然派东宫娘娘莫柔带人去督促修建。
公子定还小,但不代表他一直会小。
按照这个时代16岁算成年。
那时候大臣们就好劝谏他送公子定去就藩,镇守西部疆域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