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李严之辈是否称得上忠臣?”傅音追问。

姜维正欲回答,却又欲言又止,冥冥中,他似乎难以顺其自然地回答这个问题,李严者,虽思想与诸葛亮相左,但仍是名臣之一,谯周者,劝降刘禅,纵观起来,也非什么大德大学之人,论忠臣与否,实在是难以答复。

见姜维语塞,傅音接上话茬:“将军不必多想,如在下想,朝臣皆为忠臣,然在下还认为,忠分两种。”

“哪两种?”

“一者如丞相,将军之流,二者如李严,谯周之辈。”

“何以分之?”

“一者忠于汉,一者忠于蜀。”傅音一字一顿地说道。

蜀汉.....虽以大汉为雅称,但以蜀为据,傅音这话倒是点出了整个大汉政权的核心所在,那便是,心向汉和心向蜀是两回事,匡扶大汉,是一个政治口号,并非人人都愿意妄动干戈去拯救这样一个存有空名的朝代,姜维有些发杵,久久没有出声,站在后人的角度评判前人之事当然容易,但如置身其中,或许又会有所差池。

“我领会你的意思了,容许我请教一个问题,此种情况,可有逆转之可能?”

“绝无可能。”傅音几乎是一口否决,“将军万不可对此抱有幻想,在下此番前来,便是要告诉将军,从军者,不过问朝政,绝无可能!将军要做好孤身一人北抗强魏的准备啊。”

某一刻,姜维似乎开窍了,能够调和的矛盾才称得上矛盾,不能调和的矛盾,是为斗争,推此及外,魏延与杨仪岂不是如出一辙?虽然保全了二人,杨仪仍在算计魏延,魏延也记恨着杨仪。

“许久前,你说我和魏延皆有危险,何出此言?”

“将军,魏将军虽有胆识,然而和朝廷针锋相对,只需要有人在朝堂之上添上一把阴火,轻而易举就能置魏将军于死地,如此丞相去世,没有人保得住他。”

“魏延乃是北伐名将,屡建奇功,朝廷岂能动他?若是动了他,今后还有谁愿意为朝廷出力?”

“话虽是按此般去讲,我倒是听说一事,朝廷不日就将解除魏延的兵权,到时,不只是魏延,恐怕连带将军你,都会被架空啊。”

“你从何听说的?”

“不瞒将军言,在下同关索,李丰二人私交甚好。”傅音狡黠一笑,这才说出了实情,“在下自少年时就好游山玩水,后结识了关索与李丰,二人皆是心系天下之人,我三人私交甚好。”

姜维微微颔首,如此一来,便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李丰自接替李严位置后,如今仅次于蒋琬,于朝中也是举足轻重之人,关索更无需多言,作为关羽三子,想必兄长关兴和他讲了不少故事了,又有强大的背景,没准日后就能统帅一军,承父志,报父仇。

而眼前的傅音也非等闲之辈啊,为了此番谈话可谓是机关算尽,最令姜维吃惊的还是蜀,汉之论,直接将姜维从幻想着的君臣一心,同仇敌忾共商北伐拉回残酷的现实,能将满朝文武拧成一股绳的,恐怕仅诸葛亮一人了。

“你今日说了这么多,令我倒是有些措手不及,但我姜维愿意信任你,既是为了大汉,我姜维便对你心怀崇敬,既然朝廷有意为难我们这些人,不知你又有何解法?”姜维已然改观了态度,语气谦卑而恭敬,俨然是把傅音当做师傅来请教。

傅音只是说:“将军倒也不必多虑,朝廷此举或许并不是冲着将军而来,将军只需和魏延划清界限,于朝中灵机应变,言多必失,尚可一时低首,万不可逞一时之强。

“朝廷果真要罢撤魏延?”姜维对此依然是将信将疑。

“如是不信,将军大可拭目以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