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是春秋战国才开始盛行起来,是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侠士有一套高尚的行事准则——信义,言必行,其行必果,其诺必诚,不爱其驱。

这样凛然的情怀,成就了很多为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流人物,比如晋国的豫让,当年给智伯报仇失败,不惜拔剑自杀。鲁仲连、专诸、聂政,都是其中得佼佼者,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侠”,自身不仅有超常的胆识和武艺,更有卓异不凡的谋略和过人的辩才,有解人危难的侠义之心,有悲悯苍生之胸怀,却又不肯做官任职,将唾手可得的富贵弃之敝履,不愿因为这些富贵而屈身侍奉与人、受命与人,在他么这些侠士而言,那些富贵还不如贫贱而轻视世俗的放浪形骸来的痛快,与富贵相比,他们更想得到的是自由。

游侠在战国这种没有统一次序的社会环境里,活的也是极其如鱼得水,所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佛衣去,深藏功与名。说的就是游侠那自带悲壮气质和洒脱风流。

墨家学派的追随者就是来自游侠,也是游侠的维护者,从某种角度看,墨子其实就是个游侠,他的学说中心思想“兼爱”,就是游侠们的职业道德的自然延伸。

苏青戈以前对这个时代的侠士就很是推崇,如今他身在其中,终于得偿所愿,见到的第一批侠客便是给他抓回了心心念念的宝贝小山猪,所以对这几个游侠的好感度飙升了好几个点,那位自称豫离的游侠头说想承包榨油坊时,苏青戈即便觉得意外,但还是一口答应了他们。

做为崇尚自由的游侠,愿意去经营一家固定的榨油坊,这就好比把老鹰关进笼子里一样憋屈难受,可这是人家“老鹰”自己选择的道儿,苏青戈也就压下好奇,把河道旁边正在建的榨油坊给了他们,他们愿意参与到前期的建设中更是好事,苏青戈也能少操些心,他现在的时间真的不够用,恨不得一天当成十天用,而且一个榨油坊对于如今产业众多的苏家来说,并不算什么,让他们经营也能进一步稳住这些游侠的心。

他们的谈判是在医堂林二的房间进行的,豫离是个不满二十岁的精瘦青年,不知是不是有游牧民族的血统,他的五官不削中原人的柔和和审美,狭长的丹凤眼,眼皮很薄,从微微睁开的眼缝里,闪过一抹不易觉察的忧郁,使他那瘦削的脸庞更为出彩,他的雅言混合了赵地和游牧人的口音,不算很标准,但是在苏青戈这个后世人听来,还是很喜欢这样的发音。

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在通用意义上相当于后世的普通话,其音系是上古音系,是夏商周汉魏晋隋唐五代宋的官方语言,有说“雅”和“夏”在古代的音是互通的,雅言也有夏言之称,也就是夏朝官方语言,华夏民族的的主要活动地区是以上古时代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中原地区,“夏”也泛指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所以雅言的发音跟后世的洛阳方言有些相似,但只是“有些”而已,大部分还是极具古音特点,细听文绉绉的,又很有北方乡音的味道,却又柔软极了,字与字之间有舒缓的拖腔,用字非常斯文。这大约就是华夏文明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缩写,精华都缩写在这些文字里,让听者在点滴之间感受语音带来的考究。

如果细分,古语雅言主要的特点是八音,八音取意《周易》八卦。八音分阴阳,而阴阳再分平上去入四声,八音听感大致如下:平声,声音响亮而舒长;上声,上扬而重浊;去声,声音轻尖而尾长;入声,声音极轻,并迅速收起。

因要合作,就要正儿八经坐下来谈一谈,虽然榨油坊对于苏家而言,是个再小不过的产业,但是从植物种子里提炼油,这个本就是新型产业,这些个游侠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在林二那里听说了收碱蓬籽是为了从里面榨油,当即有了新想法,提出承包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谈不成也不损失什么,却没想到苏家小主子非常痛快。

彼时,苏青戈和豫离在林二的房间里坐谈,两人各带了两名手下,苏青戈带着无痕和飞雪,四僮之一的阿安去监督城墙修建和建造客栈,阿来依旧每日守在造车厂,阿白还要给医堂上课,空闲时间还要学习苏青戈早先给他新课本——中级和高级教材,他再有几天就要去往中原,有什么问题赶紧提问,到了那边可就再也没人能给他解答了,好在他在数学方面确实天赋过人,这些相当于后世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程度,他学习起来还比较轻松。

这样算起来,谈判这种事就只好带着护卫来了,好在豫离是个游侠出身,倒是很接受这种安排,豫离不喜多言,也不喜欢商人那套拐弯抹角,很直接不废话,这样的性情很对苏青戈的胃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