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那人正是李度,他领马在前,见前面到了三叉路口,知道已是汴梁边界了,便下马禀报。
史敬思掀开车帘,太阳余辉照进车内,原来不知不觉中已是傍晚了。
史敬思向李度点了点头,回头道:“主公,看来今天是赶不到封禅寺了。”
李克用道:“那我们就到前面小镇休息一晚,明早再接着赶路。”
李度插话提醒道:“主公,前面就是朱温的地盘了,黄巢一灭,只怕我们便是他的眼中钉了,我们还要多加提防啊。”
史敬思沉道:“李大哥说的不错,我们这么大队伍,从这中间大道路过集镇,太过显眼了。”
李克用沉吟笑道:“反正早晚都是要撕破脸的!刚好悄悄去他的地盘查看下民情。哈哈。”
史敬思道:“嗯,如此也好,只是我们势力尚有差距,现下千万不能与朱温发生冲突。”略一沉思,续道:“主公,前面三叉路口,中间和南面两条均可通往封禅寺,不如让李大哥带领部队走南面人少的小道,我们俩带些壮兵,坐马车从中间道路过,这样既能避免树大招风,又能暗中体察朱温在当地的百姓口中声望。”
李克用知道史敬思心思缜密,自己有时候情绪冲动鲁莽,考虑事情不如史敬思周到,是以大部分事情都让史敬思安排,顿了顿便道:“就按你说的办。”
又伸头对李度道:“倘若你遇到麻烦,便放信号求援。”
李度点头称是,挑出三名壮兵留下护卫,带着其余部队从南面小道走了。史敬思让那三名壮兵换了衣服,扮成一副江湖武士打扮。
车夫驾马继续前行,史敬思从车内出来,坐到车夫另一旁,留李克用一人在车内休息,三名壮兵分别骑马跟在后面。众人行了不一小会,便隐隐听到喧闹之声,再走几步便见一排木质牌楼横立大道之上,八柱撑起牌楼,八角怵天而立,阳光照耀下,影子直铺大道之上,牌楼正中立一匾额,楷字书写“朱仙镇”三大字,这是汴梁城边较大的集镇了。
这里是战国侠士朱亥的家乡,朱亥曾随信陵君窃符救赵,立下功勋,家乡人为纪念他,遂称“朱仙镇”。朱仙镇因傍河道,水路转淮河可远达扬州,一直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
李克用一群人打马而过,直行向前,渐渐走入街中见道路两边房屋白墙红柱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街边卖商品、小吃的商家的一个挨着一个,叫卖声不断,顿时长途跋涉的疲惫感云消烟散。
虽已是傍晚,但天尚亮,宽阔的大街上人来人往,夕阳斜照,人影被拉得很长。在这镇居住的人们,像是从未被战火打扰,人人享受着这战乱之外的祥和。
忽然,听得街边一米铺之中,一个大叫:“有贼!抓贼啊!”
接着一团黑影从米铺中翻出,李克用一行正从米铺门口经过,那黑影向马车扑去,史敬思眼疾手快,怕有危险,忙的伸手去拔腰间长剑。
哪知那黑影更快,史敬思只觉得手臂一麻,拔出数寸的宝剑有钪的一声合了上去。
原来是那黑影人见史敬思拔剑,伸手硬生生的给合上了。这一下变故史敬思大出意外,眼见那黑影人身型一转,飘然跃到马车顶上,全身黑衣,肩上背着一袋大米,脸上带着面罩,只漏出一双浑浊的眼睛。
史敬思隐隐觉得,黑衣人这一转一跃间展露的身手,似曾相似。心想:“此人一招之间便能封住我出手,自问江湖上也没几人能做到,此人武功如此之高,到底是谁?”
那黑衣人看了史敬思一眼,漏出一番异样的眼神,史敬思敏锐的捕捉到黑衣人眼神中的变化。
史敬思正欲询问,车马一晃,那黑影人顿时飘走了。
众人听到抓贼,还道是一些小毛贼,哪知武功如此高强。史敬思见黑影人瞬息之间合上自己的宝剑,惊叹可知此人武功远高于自己,可见非是一般的江洋大盗。
听到呼喊声,米铺门口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史敬思示意车夫停下,想看看这家店铺有何宝物,值得武功这么高强之人上门。
喊抓贼的米铺伙计瘦瘦矮矮,拿着挑米的木棍,跑到门口,向众人喊道:“那贼呢?跑了?”
众人并不答话,却都哈哈大笑起来。
那伙计觉得众人莫名其妙,怒道:“笑,笑什么笑?!”
谁知围观之人笑声更大,一人指了指那伙子脸上,那伙计伸手在脸上一摸,手上沾满黑乎乎墨汁。
原来那黑衣盗贼在那伙计脸上画了一只乌龟。伙计又气又急,将木棍向着围观之人一扔,众人忽的一下躲开。
米铺伙计拿来毛巾将脸擦干净,怒骂道:“这该死的毛贼,下次可别落到我手上!”
人群中一人问道:“可丢了什么东西?”
那伙计却哈哈一笑,众人见他一笑,又觉得他莫名其妙,只听那伙计道:“这挨饿的盗贼,想抢我家大米和钱,被我这一喊给吓跑了,没得手,哈哈哈。”
史敬思一行人并未下车,在马路上听着众人对话,听那伙计说刚刚武功高强的黑衣盗贼,只是为了抢米,觉得不可思议。
人群中又有一人指着米铺内墙,问道:“那写的什么?”
众人顺着那人手指方向一看,果见墙上歪歪扭扭写着一行黑字。
史敬思好奇心起,向车内李克用道:“主公,我下去看看。”
李克用在车内也是一直听着外面人对话,也对抢米盗贼觉得好奇,便道:“嗯,你去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