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试验田的成功,李浩然逐渐在村里树立了更强的威信,改革的声音也开始在村中蔓延。然而,他深知,单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彻底改变村里农业的现状,尤其是要让每一位村民都参与到这场变革中,单靠口头上的劝说和一次性的小规模试验远远不够。

为了推动农业的全面转型,李浩然决定在村里成立一个农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集体经济组织,更是他推行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力、改变村民生活的重要平台。

“浩然,你的想法挺好,但是合作社这么大的事,咱们这儿的村民能接受吗?”王大娘坐在李浩然家里的炕上,眉头紧锁地问。

李浩然知道,王大娘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毕竟,过去的集体经济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太多好处,大家对合作社这种形式总有些顾虑,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村民,他们更倾向于保持原有的传统方式。

“王大娘,我明白您的顾虑。”李浩然端起茶杯,沉吟片刻后说道,“但这次不同。我们成立的合作社,目的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去降低成本,提高产值,最重要的是大家能够共享成果,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由少数人垄断资源。”

王大娘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如果大家能真正共享成果,自己也能从中受益,合作社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你打算怎么开始?”

“第一步,咱们得先建立一个合作社的框架,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管理。接下来,我会向村民们说明合作社的具体运作方式,给大家打消顾虑。”李浩然深知,理顺内部的管理机制,理顺村民们的心态,是建立合作社的关键。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浩然四处奔波,邀请了一些曾经支持过他改革计划的村民,共同商讨合作社的成立事宜。大家一致认为,农业合作社不仅能够解决村民们在耕种过程中的困难,还能利用集体的力量获取更多的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要让所有人都认可这个新兴的合作社,李浩然知道,单靠一两个人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像张大爷这样的传统势力,依然会是他推行改革的一个重要障碍。

为了让合作社的理念更深入人心,李浩然决定主动与张大爷沟通。经过几次思考和准备,他终于敲定了一个时机,决定去张大爷家里坐一坐,亲自向他解释合作社的意义和运作模式。

张大爷的院子里依然弥漫着一股农家的烟火气息,墙角堆着刚刚晒干的玉米和杂粮。李浩然推开院门,看到张大爷正在晒粮,便走上前去,打招呼道:“张大爷,今天的天气真好,正是晒粮的好时光。”

张大爷闻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不耐:“浩然,你又来做什么?是不是还要继续给我讲那些你所谓的‘新技术’,这次是不是想说合作社的事?”

李浩然并未被张大爷的态度所影响,依然温和地说道:“张大爷,我今天来是想和您聊聊合作社的事,您作为村里的一位长辈和有威望的人,您的意见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您支持这个合作社,大家肯定会更加放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