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白昼,第一缕阳光照映在大殿之上。

宣政殿内。

文武百官都在焦急的等着上朝,只见他们各个人忧心忡忡,尤其是户部和刑部最为明显。

“朱尚书,现在给怀州拨下去的粮食已经消耗了一大多半了,可是受灾的难民却是只多不少,再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啊?”

一个户部官员忧心忡忡的皱眉问道。

再这样下去,储粮耗尽,怀州的百姓无米可食,若是都涌到盛都这里,会发生什么却是难以预测。

户部朱尚书也是愁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

可是他有什么办法?

怀州原本粮食看起来都储存足够,可是真到赶上旱灾寒冻之后,却是发现原本饱满的粮仓早已被贪官吃空,只剩下外面的一副空壳。

就因为这事,皇帝已经问责了一批在怀州任职的相关官员。

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处,徇私枉法的人一死百了,可难民却是实打实的还在啊!

现在国库存银因为面临着皇宫内修葺,本就不宽裕,自从丢失了那笔赈灾的官银,皇帝就没有下令拨款救助的银两了。

后面再有哪个大臣提议停止修葺皇宫,拿出国库赈灾,谁提议,陛下就责罚谁。

皇帝这一举动到底是何意,官员们无人敢揣摩圣意,也没有人再去以身试法。

没有人敢提这事,可难民还是实打实的存在,若是日后因为难民引起些躁动,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们户部。

眼下皇帝不愿意停止修葺皇宫,剩下的那些钱财也不够来赈灾难民,至今也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朱尚书愁的心里直骂他们刑部办案不中用,现在了连个偷赈银的眉目都没找到,还害的他们户部受到连累。

正当他们一众官员都在愁眉苦脸,一个年轻的户部官员眼睛一转,突然想到什么,就见他凑到朱尚书的面前轻声说着。

“听说前日七殿下已经回到盛都了,雁门关一战,七殿下打了胜仗,朱尚书不如让七殿下替咱们上诉一番?兴许还有点作用。”

听到这个办法,其中一个官员竖起了指头,低声警告道:“嘘,让七殿下进谏,亏你说得出来,你也不看看,后面的那些人可都是捏着折子准备弹劾七殿下的!”

“啊?弹劾七殿下!”

官员大惊失色,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引起周围的侧目,立即小了声音。

“七殿下带着军功归来,何人还敢弹劾于他?”

问题一出,自然有人给出解答。

“七殿下确实在边关打了胜仗,可是作战的手法过于激进,就雁门关一战,七殿下先斩后奏又一意孤行的态度,已然引起了朝中不少官员的争议。”

“我不这样认为,这事情我也听说了,当时情况紧急,虽说是损失了一部分兵卒的性命,但是此举至少给敌军重重一击,至少三年内都元气大伤啊!”

几个年轻官员凑在一起,纷纷小声辩论着自己的看法。

朱尚书听着手下的人七嘴八舌的讨论,原本头疼的脑袋愈发觉得肿胀。

“休要在这里乱嚼舌根,胆敢议论皇子,我看你们的脑袋是不想要了。”

朱尚书话一出,身边还在喋喋不休的年轻官员瞬间消了音。

“太子殿下已经去了怀州,现在一切等太子归来再说吧。”

果然,人不经得起念叨。

大殿上朱尚书话语刚落,就见殿门处,七皇子李予知跨步走进殿内。

与他前后脚一起的,还有太子李重乾和六皇子李元器。

“太子殿下回来了!”

朱尚书看到太子,似是看到了主心骨,老泪纵横的第一个冲向太子李重乾的面前。

太子是大宣储君,求七皇子进谏不如找太子稳妥。

“太子殿下,您从怀州归来,最是清楚那些难民的处境,赈灾一事…”

“朱尚书放心,孤定会将怀州所见皆上报于父皇的。”

李重乾还没等他说完,轻轻抬手,虚扶起行礼的朱尚书,便是开口回应。

“那就好…有太子殿下在,老臣就放心了。”

朱尚书听到太子许诺,这才擦了擦头上急出的虚汗。

太子殿下真是不愧为大宣储君,可比七殿下稳妥多了。

“太子殿下仁德,真是国之有幸。”

李重乾听着百官的奉承,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身上的四爪蟒纹朝服衬的他儒雅尊贵。

“是啊,是啊,还是太子殿下仁德,不像七殿下,只考虑成败,不顾后果…哎呦…”

人群中不知道哪位官员说了这句话,说到后半段被谁拧了一下,这才终止了吐槽。

太子李重乾听到这话笑而不语,也是知道百官在说什么。

他在上朝之前就听说了众人对七弟此次出征的争论。

这样的舆论压力若是搁在自己身上,自己或许都不知道怎么办是好,但是七弟他…

想到这,他不禁看了一眼身边的李予知。

只见七殿下李予知与他们一步之遥,似是没有听到的样子,自顾自的走到自己该站的位置。

朱尚书看着经过的身影,心里不禁哆嗦一下。

刚才那话,七殿下应该没有听到吧?

方才,人群中就是朱尚书拧了那多嘴的官员。

不知为何,虽然七殿下没有说什么,但是只是看到他的背影,朱尚书就觉得心里越发的紧张起来。

几位皇子刚落脚,就听见朝堂之上,总管公公尖细的嗓子喊了起来。

“陛下已到,准备上朝!”

随着声音的落下,就见宣仁帝也稳坐在高台的龙椅中央。

整个宣政殿内一片寂静,压抑的透不过气,没有一人先开口言语。

宣仁帝脸色阴沉,看着下方一众缩头的官员,心情更是冷若寒霜。

自己自从砍了怀州那帮贪官的脑袋后,就心情烦闷。

对于此次的灾情,他是打心眼里不想再出银子去救助。

先前自己为了享受,把宫内重新修葺了一下,又增加了一座温室别院,国库本就捉襟见肘。

可眼下温室别院还没完工,刚拨的赈银却也是丢了,这怎么能不叫他生气!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一旁的太监见到朝中迟迟都没有人上谏,扯皮起公鸭嗓例行公事的复诵。

“父皇,儿臣有事要奏。”

听到这话,只见前排的李重乾上前一步,拱手望着座上的皇帝,开口带头进谏。

“太子有何事要讲?”

宣仁帝刚想发个牢骚,就发现是太子在说话,于是又沉下气来。

“父皇,儿臣奉父皇旨意前去怀州勘察,却发现怀州情况比我们想像的还要严峻…”

李重乾说着,抬眼看了下座上的父皇并没有流露什么神情,于是声音又是大了几分,继续说道。

“儿臣亲眼看到了那些难民流离失所,饥肠辘辘的悲状,实在痛心…儿臣认为,当务之急是父皇下令暂停修葺庭院,吩咐户部重新开放国库,以便度过此次的饥荒,救活更多的灾民。”

太子李重乾说的恳切,座上的宣仁帝听的却是一脸阴沉。

他听到太子一开口就直指赈灾钱财之事,心里暗自恼火。

再听听身后附议太子的那些官员,脸更是黑了一个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