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俩在这般杂乱不堪的车厢里艰难地穿梭,总算找到了相邻的空位坐下。

赵予舒眉头紧蹙,欲要打开车窗透透气,赵常跃急忙制止:“别开!开窗空气更脏。”

他知道这种老式火车用的是直排式厕所。由于火车行驶速度较快,厕所排泄物会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被粉碎分解。可一旦火车停下,再有废弃物就会直接排到铁轨上,所以火车进站后禁止使用厕所。

曾读过一篇资料,乘坐这种老式的绿皮火车时,如果刚好有人使用厕所,此时打开车窗,扑面而来的将会是大量的大肠杆菌。尤其是靠近厕所的位置。

赵予舒听父亲这样说,也就作罢。

终于在两个多小时之后,火车抵达了省城火车站。坐绿皮火车可真是太不容易了。真佩服那些在绿皮火车上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的人,如果不是有想见的人、想办的事,估计没谁想挤绿皮火车吧!

在车站旁边简单吃了碗清真面,两人便准备前往省医科大学。虽然有出租车可用,但节俭成性的赵常跃,还是拽着赵予舒坐上了公交车。

看着沿途缓缓驶过的风景,倒也不觉得时间漫长。近一个小时过后,俩人抵达省医科大学的校门口。

这是一所建校已逾70年的全国重点大学。

一条宽敞的林荫大道从校门向外延展,道路两旁挺立着高大繁茂的梧桐树。校门一侧,立着一块古朴的石碑,上面刻着校训,字体刚劲有力。远处的教训楼错落有致。

此时虽是假期,但身负科研任务的老师,譬如朱教授,依旧坚守在学校。

那时的人们还很热情,也不担心扶起摔倒的陌生人会不会被讹。于是,当穿着破旧衣服、老式布鞋的赵常跃站在学校门口,掏出介绍信交给门卫查验时,有人帮忙了。

门卫室有两个人值班,假期的访客也少,其中一位热心的门卫当即起身,给赵常跃二人带路前往营养系实验室。

走了约莫10分钟左右才到达。门卫率先走上前敲门:“朱教授,有人找您。”

听到屋内传来应答声,门卫随即打开门,把赵常跃两人让进屋内,“就在这里了。”

“谢谢大哥哥。”

屋内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位身材匀称、两鬓已略显斑白的儒雅男士。看到这一大一小的组合,有些诧异。

赵常跃率先拿出介绍信递过去,介绍道:“朱教授,您好!我叫赵常跃,这是我的女儿赵予舒。”

“朱伯伯好!我叫赵予舒。”

“赵同志好。小朋友好。”

“是您的同学杨美信校长介绍我们过来的。我想找专业人士有偿研究儿童营养液,期望能让孩子喝了之后开胃,变得爱吃饭。”

朱教授接过介绍信,仔细看了一眼,随后又递还给赵常跃,面上笑容和煦,语气温和:“原来是老杨介绍你们过来的啊。我一直从事营养学方面的研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