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窭且贫,积重难改,一束之困,举步维艰,莫若无需一束,皆得入院肄业,以解民困。”

姜谙能够读书是因为祖上曾是书香世家,有家底为凭,柳喜喜想要没有机会读书的孩子都能来读书,仅是束修一条,便难以行动,此法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

柳喜喜本意亦如此,可仅是这样,还远远不够。

“不需一束,入院肄业。”她复述姜谙之语,续道:“作育人才,大公无类。”

在《文昌书院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原句很长,柳喜喜只记住了末几字,没想到在不同的时空,亦有思想上的碰撞。

“好一个作育人才,大公无类!闲王独出手眼,济民之忧,叫不才佩服,待书院建成,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闲王,办好书院。”一旁的姜素晚赞道。

此前柳喜喜下乡寻她,两人就书院之事讨论过一二,她提到学生买不起笔墨纸砚之事,柳喜喜大手一挥,直说是小事,圈了一间屋作书画室,由书院提供纸墨笔砚,以备学生练字习画之用。

柳喜喜被夸赞后略显羞涩,此话也是经姜谙提点,方想起来的前人之言。

她嘿嘿笑道,“为百姓谋福祉,乃我辈荣光,书院尚需仰仗母亲费心,现今书院尚无名称,还望母亲赐名。”

姜素晚沉思片刻,言道,“学正心,方可明道,行稳健,方能致远。闲王,正心书院可好?

柳喜喜颔首道,若由她来取名,这书院怕是会被称作通州书院了。

书院之事大致已定,余下诸事柳喜喜皆交予姜谙,命闻夏与化雪从旁协助。

因孕期反应,柳喜喜常随身备着干枣,时不时吃上一颗,方未被人察觉,只是一双脚却因成日行走,肿胀不堪,此前亦曾肿过,当时她以为是身形发胖,腿脚变粗所致。

鸣秋诊视后,配了消肿药包,吩咐家奴备热水给柳喜喜泡脚,姜谙看着她的一双脚肿成馒头似的,心疼道,“书院的事由我来处理,明日你可不能再出门了。”

柳喜喜未作回应,翻着书页,指着一个不识之字递与姜谙,姜谙道,“吾。”

柳喜喜又指一字,姜谙道,“不。”

她手指轻移,姜谙道,“要。”

“嗯?”姜谙怔了一下,面泛红晕,“你故意的。”

柳喜喜笑道,“没有啊,你是我先生,不识之字自然要向你请教喽。”

姜谙道,莫要拿我取乐。”

“嗯。”柳喜喜惊道,“不过才成亲一日,你便原形毕露了!”

姜谙紧张道,“对不起,我刚刚……”

柳喜喜瞧他哪此,不禁大笑起来,“好端端的,你又道歉了,我知你心疼我,这才三月有余,不碍事的,等到了六七个月时,我腹大如鼓,那会你再管着我不让我出门,可好?”

姜谙深知柳喜喜言出必行,只得颔首应是。

柳喜喜继续埋头看书,遇有不解之处便询问姜谙,待水凉后,姜谙唤来家奴撤去,又亲自为她揉捏肿胀的双脚。

此时行芷园中,丁庄嘴里不饶人的哎呀叫唤。

“真是反了天了,竟叫些家奴将我捆绑起来,一顿暴打。”

“少说两句吧。”

姜素晚揉着丁庄身上青一片紫一片,又闻他对柳喜喜和姜谙的斥责,眉头紧蹙。

“你不信我的?”丁庄霎时痛哭流涕,嗔怪道,“没良心的,你随他们出去了,留我一人遭此毒打,你也不关心我,还叫我少说,大的小的,没一个好东西。”

姜素晚道,“你口无遮拦,酒后更是张狂无度,谙儿与闲王宽容大度,那四个家奴岂是普通人?等闲之辈?即便是县官老爷见了,也要毕恭毕敬地尊称一声爷,你还是改改这性子吧。”

“你还是不信我!”丁庄扭头恸哭。

他何曾受过这般委屈,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挽回颜面,好让他们知晓,他这个乡野之人也不是任人欺凌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