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以余切为武侠男主角

他搭乘轮船一路向北,准备到港地发表一篇武侠小说。这是一趟从槟城到港地的航线,长达一星期,耗时虽然长,但票价低,有各种娱乐设施可用。

温瑞安现在经济上拮据,又缺乏灵感。

而在船上,温瑞安能见识各种风土人情,反过来促进自己的创作。

他想要写一个有情有义的侠义男主,这个人来历很大,年纪轻轻,武功高强,善于团结各方势力,又有赤子之心。

最后一点尤其重要,这个人不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触碰到主角的逆鳞时,他甘于为了伟大理想献出一切。

到底要写个什么样的人?

在现实当中,好像没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如果有这样的那个人,温瑞安也不敢写。

因为他收藏他的诗词,坐过牢,可不能再犯。

温瑞安冥思苦想,搞得人都瘦了一圈。

于是,没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把《出路拿来翻看,打发时间。《出路首印五万册,装订精良,32开本,30港币一本,相当于75泰铢,或者15马来币。

实际上价格则要更贵,因为当前只有泰国出版社的版本,其他都为盗版。

最近一批次的三十万册在大陆,分别由大陆境内的五家出版社合力印刷。当然,价格就要更便宜一些,只相当于八港币不到,而且有余切本人设计过的封面。

温瑞安心里想:这个余切还挺有意思,大陆版本最便宜,结果大陆版本最用心。

《出路这本书是抢手货,在船上,温瑞安和别人交换书籍来看,他竟然换到了一本《大撒把,这个小说对他来说没有《出路那个深刻,但是书封的照片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原来余切长这个样子。

妈的!温瑞安有点嫉妒了。

持有《大撒把的是一个港地的余切书迷,他对余切近两年的事迹如数家珍,连他父亲是一个数学教师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怪不得叫余切呢。

其中,有一段余切去前线慰问的事情,尤其得到了书迷的称赞。

“这件事情绝对要冒着风险去,但他毫不犹豫,虽千万人吾往矣。我感到他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从此他不仅仅在小说上使我钦佩,在人格上也值得我去学习。”

温瑞安大吃一惊,在随后的日子里,他陆陆续续了解了余切的许多消息,逐渐产生了把“余切”为模板,写成小说男主角的想法。

这个男主角是连云寨的大当家,外号“九现神龙”,武功高强,智勇双全,不为权势所动,追求公正和自由。

名字是戚少商,而小说则叫《逆水寒。

当然了,随着笔下的小说逐渐成型,他自然也把喜爱投射到了现实中的人物原型,他越来越欣赏余切。

最让他吃惊的是他的朋友查良庸以一个反派的形象,疑似促成了余切写出那篇《出路。

难怪《明报并没有对近期大热的华人小说发表高见,原来根源出在这。

就这样,温瑞安到了港地,他没有先去《明报交稿,而是专程去九龙城寨参观,假装自己是三教九流的小流氓,结果还是被识破了。

那人说:“现在多了很多戴眼镜的外地人,眼泪汪汪,直奔我们九龙城寨来看,我们不好阻拦,但也很头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