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刚收到锦衣卫送来的密报,衍圣公孔希学在十几日之前,听闻科举改革以及女子能顶半边天这些事宜后,极为不满。”

“他私下联络了一众儒家士大夫,似乎在谋划联名上书,公然反对这些改革举措。”

“据密探来报,他们言辞激烈,对改革内容多有诋毁。”

“而且,他们已经在往京师赶来的路上,按照行程推算,最多还有六日的时间,就会抵达京师。”

朱元璋坐在椅上,手指有节奏地轻敲着扶手,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重重地哼了一声,“这孔家,终究还是按捺不住蹦出来了。”

李奥则是顺手从兜里掏出烟,递向毛骧,“毛哥,来一根。”

毛骧下意识地看向朱元璋,朱元璋轻轻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接下。

毛骧这才伸手接过烟,李奥动作娴熟地顺势为他点上。

朱标眉头紧锁,一脸严肃地说道,“父皇,衍圣公此番举动怕是会给改革带来诸多麻烦。”

“我们之前商议的那个计划,是否可以开始实施了?”

牛晓乾也点起一根烟,“就是咱们在饭桌上提的那个计划么?”

朱元璋微微点头,语气沉稳地说道:“嗯,只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现在当务之急,是必须先把孔家安抚下去,让他们在曲阜安稳待上一些时日。”

“至于之后,咱就把他们……”

六日后,孔希学坐在晃晃悠悠的马车上,望着渐渐映入眼帘的南京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这座雄伟的都城,承载着大明王朝的兴衰荣辱,此刻正站在变革的关键十字路口。

而他,自认为肩负着扞卫儒家正统地位、守护传统秩序的神圣使命,此番千里迢迢赶来,心中早已抱定志在必得的信念。

马车缓缓前行,车轮在土路上滚动,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他内心深处对这场交锋的倒计时。

随后,在距离城门不远处,孔希学便看到一帮子文臣和学子早已等候在此,其中甚至不乏官居高位的文官。

孔希学微微眯起眼睛,眼中不易察觉地闪过一丝得意之色。

即便皇帝已然宣布了科举改革和“女子能顶半边天”这般颠覆传统的事宜,可瞧眼前这阵仗,仍有如此多文臣学子前来迎接,看来自己在士林的威望丝毫未减。

由此推断,朝堂之上,反对改革的势力必定不在少数。

为首的文官满脸堆笑,脚下步伐加快,赶忙迎上前去,恭敬地拱手行礼,言辞间满是热忱,“衍圣公一路舟车劳顿,我等可是翘首以盼您许久了,特在此处迎接。”

孔希学微微颔首,神情矜持,带着几分倨傲缓缓从马车上下来。

他不动声色地扫过众人,心中暗自思量,这些人当中,究竟哪些是真心实意追随自己,又有多少仅仅是迫于形势,不过是来给自己装点门面罢了。

然而,无论真心假意,只要有这些人在,这场与改革派的激烈较量,自己便增添了几分胜算。

“有劳诸位久等了,”孔希学微微抬起下巴,“听闻陛下推行新政,此事关乎天下士子的前途命运,更关乎我儒家的传承大业,如此大事,我又怎能置身事外,不来一探究竟呢。”

为首的文官笑容依旧,神色愈发恭敬,“衍圣公心系天下,为扞卫儒家正统不辞辛劳地奔波,实乃我等学习的楷模。”

他微微侧身,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城中已备好接风宴,还望衍圣公移驾,让我等略尽地主之谊。”

孔希学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似有似无,微微点头示意,而后随众人一同前往设宴之处。

一路上,他与身旁的官员随意地寒暄着,表面上轻松自在,谈笑风生,实则暗自留意着众人的每一个细微表情、每一句言语态度,心中越发笃定自己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博弈中占据着优势。

与此同时,他不经意间发现街边张贴着不少宣扬科举改革和女子新政的告示。

告示前,百姓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热烈地谈论着的也大多是这些新政的内容。

孔希学的脸色愈发阴沉下来,他着实没想到,仅仅过了这么短的时间,改革的思想竟然在民间传播得如此广泛。

那些关于科举改革和女子新政的言论,就像四处蔓延的野火,让他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一行人来到设宴之所,众人依照身份地位,分宾主依次落座。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