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与神秘人在月色的掩护下匆匆离开那座神秘庙宇,然而还未及抚平遭遇黑袍人的惊惶心境,便被南明内部突发的汹涌波澜所震撼。那月色如水,洒在他们身上,却无法带来一丝宁静与安详。

南明的朝堂之上,此刻弥漫着压抑而紧张的气氛。文官们身着华丽的官服,那绫罗绸缎上绣着精美的图案,丝线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熠熠光辉。他们手持笏板,身姿挺拔,却带着一种虚浮的傲慢。言辞尖锐而急促,仿佛一群争食的雀鸟,叽叽喳喳个不停。每一句话都带着刺,想要在这场权力的争斗中占据上风。

“如今战事吃紧,军费开支巨大,诸位武官难道就不能节省一些?”一位文官摇头晃脑地说道。他眯着眼睛,眼角的皱纹如沟壑般深刻,眼神中透露出对武官的不屑一顾。他轻甩衣袖,那动作看似优雅,实则充满了傲慢与轻视,似乎要将武官们的功绩一并拂去。

“哼!若不是我等在前线拼死作战,你们这些文人能在此安享太平?”一位脾气火爆的武官大声反驳。他的脸庞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如条条蚯蚓蜿蜒。他的声音如雷,震得整个朝堂都微微颤抖。他的手紧紧握着剑柄,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仿佛下一刻就要拔剑而起,将眼前的不公一剑斩断。

史可法站在朝堂中央,眉头紧锁,犹如两道深沟。他的目光在文官和武官之间来回游移,脸上满是忧虑与无奈。他身穿朝服,那庄重的服饰此刻也无法掩盖他内心的纠结。朝服上的图案和纹路,原本象征着权力和尊严,此刻却显得如此无力。

“诸位莫要争吵,当以大局为重。”史可法试图劝解,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和焦虑。他的声音在这激烈的争吵声中却显得如此微弱,仿佛一片落叶飘入汹涌的波涛,瞬间被淹没。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和平与团结的渴望,但却无法平息这场激烈的争斗。

此时,一位资深的文官站了出来。他年事已高,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他捋了捋胡须,那胡须如同银丝般在风中微微飘动。他慢条斯理地说:“史大人,如今局势混乱,武官们拥兵自重,若不加以节制,恐生祸端。”他的语调平稳,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利剑,直刺武官们的心窝。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深深的忧虑,但更多的是对武官们的猜忌和防备。

武官们听闻此言,更是怒不可遏。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怒火,仿佛要将这朝堂点燃。那怒火中包含着对不公的愤怒,对误解的委屈,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你们这些文人,只知在朝堂上口诛笔伐,对军事一窍不通,却要来指手画脚!”一位身材魁梧的武官向前踏出一步,他的铠甲在烛光下闪烁着冷光。那铠甲上的痕迹,是他在战场上无数次拼杀的见证。“我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生死未卜,你们却在这里坐享其成,还对我们百般挑剔!”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

郑成功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急如焚。他快马加鞭,一路尘土飞扬,赶回南明。那马蹄声急促而有力,仿佛是他内心焦急的写照。

“这南明怎会变成如此模样?”郑成功对着身边的亲信说道。他的脸色铁青,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眼神中满是失望和愤怒,仿佛要喷出火来。那愤怒不仅仅是对眼前局势的不满,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亲信无奈地摇摇头,“大人,如今文官当道,武官备受欺压,人心惶惶啊。他们只看重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国家的安危。”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郑成功踏入朝堂,他的脚步声沉重而有力,仿佛要将这朝堂的地砖踏碎。那每一步都带着坚定的决心和不屈的意志。

“诸位,此时正值清军虎视眈眈,我们应当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怎能在此内斗?”郑成功大声说道,声音如洪钟般响亮,震得朝堂上的众人一时鸦雀无声。他的目光坚定而威严,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文官们纷纷侧目,有人冷笑一声,“郑将军,你还是先管好你自己的兵马吧。你在前线的功绩,也未必经得起推敲。”那声音中充满了嫉妒和怀疑。

郑成功怒视着那人,“国家危亡之际,尔等不思报国,只知争权夺利,难道就不怕成为千古罪人?”他的目光如电,让那文官不禁后退了一步。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这些自私文官的愤怒和蔑视。

史可法连忙走上前,“郑将军息怒,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疲惫。

郑成功看着史可法,“史大人,您身为大臣,怎能如此左右摇摆?南明的未来究竟在何处?”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质问和不满。他对史可法的犹豫不决感到失望和愤怒。

就在这时,一名探子匆匆来报:“不好了,清军有新的动向!他们似乎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大规模进攻!”那声音中充满了恐慌和焦急。

众人皆惊,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恐惧在他们的眼中蔓延,仿佛死亡的阴影已经笼罩在头顶。

郑成功心急如燎,“必须立刻准备防御!”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紧迫感和决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