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在人与我的层面上,不断追求自我内在,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不断修身自己,去除身上的杂念和污垢,通过不断的反省自身,读圣人教言,形圣人之念,做圣人行,达圣人功德。在人与人的层面上强调各种道德,大力倡导善的大义,即通过人性学说,以仁爱为基础,倡导仁义礼智信五种大道,使父子,母子,君臣,家国,长幼,兄弟各尽其德,即通常知道的,母慈子孝,忠君爱国,长幼有序,君轻民贵等等,而在人与自然的的层面上追求天人合一,即人追求的达到必须顺应天时天命,以天命所归论,同时夹杂着的迷信让人信奉,追求以自然之力,制服人性的缺陷。总结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人与我为根本而自然达成的,即人与我是一切之始,人与人,人与自然是一切之必。

那以上三种,都是儒家的三大教义,他的表面目的是为了维护礼乐,让社会稳定,国家安定,其实际目的是为了利用礼制成为国家的统治基础下,不断逊以三大教义,来不断的磨练,制服人性的恶,而又不断放大人性的善,从而最终以达到人人都是圣人的大同社会。

但是三大教义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自儒家主位华夏正统,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逐渐淡去了第一教义,即淡化人与我的认知,因为封建统治者自身的第二体之性,自然希望统治的万民是愚化的,对部分儒家精英以忠孝灌之,成为统治者的智慧化囊,对万民的圣人教化,封建统治者非必要也不需要,即慢慢放大后面两大教义,即以人与人的道德约束,人与自然,自然迷信的信仰成为顺化万民的教义的主体。同时这也是导致后期中国出现许多陋习的社会根源之一。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后期儒家,道家,佛家能修成一体的理学思想诞生的原因,就是不断通过儒家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教义下与道家佛家达成契合的一面,让儒家的社会理想彻底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工具思想。

而自明一代,王阳明大通光化心学以后,成为儒家在第一教义的历史乍现,让儒家初心再现,也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光,王阳明也是自孔子时代以下而来第二个达成内圣外王的人。总结:作为先师,两千多年来传播的道德出源于孔子其内圣外王之体,即我所谓第三体,孔子的出世让华夏文明上了一个真正新的台阶,王阳明的心学让儒学在新的精神上熠熠生辉,而我们必须发扬。

因此,从孔子来说,大同世界真正的核心,是要达成人与我的世界,那么剩下的两体自然贯通。所以孔子心中的世界,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修成自己的第三体,做到内圣外王,那大同世界可现。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