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将大将李重海领着辽军来夺谷口,被宋军弓箭射住。李重海人马重铠,冒着羽矢冲向谷口。六郎拉弯铁臂弓,尽力一箭,正中李重海肩头,那箭射透铠甲,李重海跌落马下。七郎一马驰出,冲了过去,将李重海擒了回来,扔在地上,几名宋军跑了过来,将李重海捆了。

冲开谷口,是辽军唯一希望。辽国副元帅萧多罗领军过来,七郎舞长矛冲杀过去,和萧多罗战在一处。六郎担心七郎,提枪杀了过去。萧多罗心下慌乱,被七郎手起一矛,刺于马下。

辽军纷纷后退,和雁门关方向退过来的辽军挤在一起,相互践踏。只见耶律邪沙,身穿着精美的金色铠甲,在乱军之中很是耀眼,他正忙着指挥着辽军,想维持住秩序。

令公见了,拍马舞刀冲杀过去,和耶律邪沙斗了起来。两人打了十几个回合,耶律邪沙心慌意乱,战不过令公,夺小路而逃。

七郎拍马追了上去,令公忙让六郎将七郎唤回。七郎道:“我正要捉拿那厮,爹爹为何要叫住我!”

令公道:“穷寇勿追!”

耶律邪沙一逃,辽军群龙无首,纷纷逃蹿,有的涌进了小道而逃,有的弃马攀山越岭而走。兵败如山倒,辽军成为了宋军屠宰的对象。宋兵痛下杀手,发泄着数年来屈辱的情绪。他们把大刀无情砍向辽军的头颅,用铁枪刺进敌人的胸膛,只杀得辽军尸体堆满山谷,血流成溪流一般。

令公和潘美两军汇合了,战争结束了。这一战大败十万辽军,注定要写入历史。

此战之后,辽军望见令公的旗号,闻风而逃,不敢与之交战。

宋朝皇帝龙颜大悦,重赏潘美和令公。潘美被封为韩国公,令公被加封郑州刺史,六郎和七郎被封为团练使。

一日,六郎陪令公巡营,正准备登上明月楼,只听得城楼上的两位士兵议论。

“这一战是杨令公的计策,杨令公亲自冒险出战,方得此胜,功劳却大都记在了潘大帅的头上。”

“杨令公是北汉降将,一家人都受到赏赐,皇上对他们杨家已经不错了。”

“那还不是皇帝想让他们杨家替他卖命。杨家也够惨的了,七个儿子只回来了两个。”

他们登上明月楼时,两位士兵住了嘴。令公眉头紧锁,一路上不再说话。

回到帐中,令公即给皇帝赵炅上表:“臣杨业稽首拜言,雁门一战,实是潘元帅指挥之功,将士拼死奋战之劳。臣无大功,授以郑州之职,臣之愚子,未建寸功,皆得团练之职,臣何不敢当?乞圣上免去臣郑州刺史之职,追还二子之诰,使臣得免滥受之罪,以图尽职,不胜幸哉!”

不久,皇帝赵炅派了亲信崔翰来,送来几封表奏。令公看那表奏时,面色凝重,手在哆嗦。令公把那信递给了六郎,六郎一看,原来是几个大臣给皇帝写的告密信,信中写了令公的种种不是,嫉妒之情溢于言表。

六郎心中愤怒,这个世界怎么有如此多的小人,大将在外拚死厮杀,这些小人们在家喝着清茶,写着子虚乌有的密信。

其实怪不得这些小人,因为皇上喜欢这些密信,这些密信是皇上拿捏大将的工具,小人写密信是投皇上所好。

作为一个降将,令公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上表请求免去新加的官爵。

崔翰带来了皇帝赵炅的旨意,赵炅没有同意令公的所请,还把大臣的密信交给了令公,以表示对令公的信任。

崔翰道:“圣上信任令公,请令公勿忧,安心杀敌。”

连士兵都看出来了,皇帝笼络令公,是想让令公替他卖命。以令公的性格,他当然对皇帝感激不尽,会更加竭力尽忠。但皇帝是孤家寡人,自古多疑。

六郎不禁为令公担起心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