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枫其实也没啥办法,他也不想花冤枉钱买地皮,可这个年代的人对实物资产的重视程度极高,融资借款都得靠实打实的资产抵押。

不是说一句“我有梦想”就能换得来钱的。

如果没有实物资产,空有市场,说破了大天,也换不来招商引资的资金。

赵利民还是去找了灯泡厂的厂长,厂长一开始狮子大开口要价四十万。

韩枫不想当冤大头,这块地皮远离市区,地理位置极差,如果不是因为韩枫有特殊需求,他也不会租这个厂子。

双方拉扯了半天,最终同意以二十五万的价格成交,其实就算是这个价格,都超过了灯泡厂的价值。

这只是个占地四十亩出头的小厂,平均一亩地卖了六千块,溢价不少。

但此时正是关键时机,韩枫没那么多时间跟他拉扯,同意了以二十五万收购这块地皮。

只不过韩枫也提了一个要求,这二十五万得分半年支付。

灯泡厂厂长能以二十五万卖出去这块地,已经赚了不少,他没有拒绝韩枫的要求,双方很快签订了合同,完成交易。

拿到地契的这一刻,韩枫露出了一丝笑意,别看他今天小亏一点,但这二十五万花的值,能换来很多资金。

买下地皮后,韩枫等人又给厂子取了个名字,法米利家具有限公司,一听名字就知道,这名字是韩枫取得。

韩枫这算是融入了时代特色,这时候的人们都爱洋气,凡是跟外国沾点边的,都代表是好的。

名字起的接地气点,人家就真以为你土,韩枫可不想在名字上沾了晦气。

法米利,family的音译,专往外国靠,一听名字就洋气,寓意也不错,到时候还可以作为一个宣传的卖点。

起了名字后,感觉厂子一下子就从小作坊升级到了公司,人人都收起了些懒散的态度。

韩枫对公司的变化很满意,趁机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把这个小厂子当成一个正规来管理。

再一个月之后,赵利民订购的三套生产线终于到位了,法米利这个四十亩的小厂容纳了四套生产线,已经是极限,短时间内不能再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韩枫又给公司买了二十辆大发面包车,供销售人员使用。

现在韩枫的厂子,实打实的全是厂子自己的资产,没有一件是租的。

不过一下子购入这么多实物资产,也将法米利这一个多月以来的利润消耗了个干净。

如果把买地皮的钱抛去,账上就不剩多少钱了。

韩枫,赵利民和李文勇三个人坐在厂长办公室,其中赵利民和李文勇脸色都不太好看。

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隆兴还是发现了他们的所在。

刘大成在全城范围内大力营销,全市的每个角落他的团队都跑了一个遍,家具市场被他在一个月内透支了个干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