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鉴宝平平无奇,大多数持宝人带来的都是现代工艺品。

季尘的心思已经不在节目上,坐在杨宁身边沉默不言。

杨宁看着季尘若有所思的样子,知道自己的话语已经勾起了季尘的兴趣。

古玩,绝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修修补补。

也不仅仅是陈列柜里的历史温度。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

古玩,是一个又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是一面又一面映照贪欲的魔镜。

“今天就带你看看真实的古玩世界。”

杨宁擦了擦眼镜。

“你小子将来,反而会感谢我的。”

……

又一位大爷端着个木盒子放在了桌上。

他双手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

从里面取出两只杯子。

轻轻地放在桌子上。

“票根给了吗?”

杨宁转身问季尘。

季尘点点头,两只仿成化斗彩的鸡缸杯。

看来又是一位“国宝帮”。

杨宁的目光与大爷相接,双手拿起两只“鸡缸杯”。

“新的。”

杨宁模仿季尘的语言风格。

双方沉默。

大爷似乎没反应过来。

在他看来,眼前的专家刚刚还在和助理说话,看都没看自己的“宝贝”一眼。

所以当杨宁给出鉴定结果的时候,大爷愣在了原地。

杨宁怕大爷没听清,补充了一句:

“您这是新的。”

大爷的表情没有改变,但整张脸上的肌肉都紧绷了起来。

这是“国宝帮”的战斗准备阶段。

一旁的摄影师调整好了机位。

大爷摇摇头,摘下了白手套,塞进口袋里。

一场声嘶力竭地争辩,即将开始。

……

然而,这一切在季尘眼里,却是另一个故事。

大爷衣衫廉价,胡茬没刮干净,皮肤黝黑而粗糙。

看起来经济条件不会很好。

但他一出手,就是两只“鸡缸杯”。

拍卖行上几个亿的东西,他就相信他的是真的?

季尘继续观察着大爷。

在一些影视作品当中,鉴定古玩是需要戴手套,看放大镜的。

但稍微懂一点的人都知道。

玩瓷器的藏家是从来不会戴手套的。

第一,手套很滑,很容易拿不住。

第二,手套隔绝了手感,对于一眼看不出来的货,有时上手一掂量就有感觉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人会不自觉地模仿他所相信的人。

如果不是大爷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过有人戴着白手套鉴宝。

那么,就说明曾经有一个人,戴着白手套,郑重其事地把这一对“鸡缸杯”交到大爷手上。

只有这样,大爷才会下意识地模仿。

戴着白手套,拿出自己的宝贝。

季尘微微皱眉,大爷还在唾沫星乱飞地讲述着宝贝的故事和专家的不专业。

如果代入大爷的视角。

一个专家,刚才还在和助理说话,连看都没看自己的“宝贝”。

就能下结论。

这不是不负责任吗?

然而,在古玩鉴定上,确定真货需要很长时间,确定假货往往只需要一眼。

就像鉴定一部苹果手机。

如果开机画面是诺基亚的手牵手。

那再多看一秒,都是专家对自己智商的侮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