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第一期《集邮》杂志发表了李玲撰写的长篇报道《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者实现大团圆》,第一次在《集邮》杂志上多次完整出现“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的字样,李玲在文中郑重其事的写到:中国教育报国际部主任顾雪林为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会长。

一般读者可能并不明白,只有我心里清楚,李玲能这样写,要顶着多大的压力。当时在全国集邮联,某位领导提出,集邮组织中,不能出现第二个“联合会”。所以,在一些集邮报刊中,常常把“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写成“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协会”。社会媒体并不理会这个要求,都是写成“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没有人会去掉“联合会”字样的。李玲对此心里很明白,她也知道我对此的不满。

1997年,李玲终于下决心,在《集邮》杂志的正式报道中,使用了“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的全称,这在集邮媒体中,引起非常大的反响,此后,“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的署名,不再成为问题。这是我一直非常感谢李玲大姐的地方,当时的《集邮》杂志总编是蒋礼,可惜他后来不幸因车祸去世,我对蒋礼也是心存感激的。

在当时举行的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常务理事会上,李玲还欣然接受担任本会的秘书长和常务理事,公开站出来支持我们这支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的新生力量。此事,在集邮新闻圈,反响极大,影响极大且影响深远!

我一度对李玲大姐很担心,毕竟,她所在的《集邮》杂志属于邮电系统,有些人是她的直接上级。李玲对我说:“没什么可怕的,我不过做了一件实事求是的事,内心无愧。你别担心!”

我对李玲的感激之情,在心中埋藏了很久,一直没好意思当面对她表达过,这次借此文,向李玲大姐非常郑重的表示衷心感谢!这也是我为什么在这批文章中迟迟未写李玲大姐的原因,我一直在找一个文章能公开发表的机会,这次,机会来了。我的这篇文章,能通过起点中文网、起点女生网、创世中文网、QQ阅读、红袖添香网等网站,很快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广大读者。

这几年,我和李玲大姐还能常常在一些集邮活动中见面,她和我都已经退休了,但我们仍然活跃在一些集邮活动中,相视一笑,彼此支持,彼此信任,君子之交淡如水,一起迎接中国集邮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2022年2月13日凌晨6点)

——————————————————————————————————————

(我也要向起点中文网阅文作家专区表示感谢,好几篇集邮方面文章的发出,引起很大社会反响,让我了却了很多积在心中的感激之情!谢谢亲爱的第一编辑室的年轻的编辑们!我这次,一定要有话说在明处,公开表达心迹,不再暗中积存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在大大方方的方面,我们需要向今天的年轻人学习!网络真好!传播速度真快!)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