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在侧面痴痴看着徐文骑车时哼着没听过的歌,喜笑颜开的样子,原先还因为徐文花了上千元买了这么多中看不中用的猴票而闷闷不乐的黄英也是高兴了起来,徐文终于从前一阵的大变故中走出来了,花这点钱还是值得的。
只是当从衡山路经过大圆盘转到天钥桥路的时候,原先挺短的一条天钥桥路在下班高峰期的这个时间点上突然间变的是那么长。
为了迎接3年后的全运会,连通徐家汇和沪江体育馆的漕溪北路还在扩建,随着下班高峰的来临,原本就狭窄逼陇、生活气息非常浓的天钥桥路上出现了浩浩荡荡的自行车车队,和临时改道的26路公交车挤在一起艰难的往着徐家汇方向前行,其中不时地传出叫骂声。
“英子啊,你说我今天还能吃到你做的晚饭吗?”徐文扶着自行车,和黄英两人可怜又无助的躲在一个商店门口,生怕两人被这浩浩荡荡的下班自行车队碾成齑粉。
“两位小同志,这一个月里天钥桥路每天都这样的,早晚天天堵两次,只要安心等过上一个小时,路上到时就没啥自行车了。如果你们着急朝南去的话,就绕到南边的龙华路去,那边路宽,没这么挤。”店里的工作人员正打算关门下班,随口向两人提了建议。
“哎,这主意不错,多谢您了!”徐文听到这个建议,立马就来了精神,拎起28大扛自行车原地调转车头方向后跨上自行车,等黄英跳上后面的车座后,就像一粒水滴般完美融入进了自行车大队,然后一个右拐进了肇嘉浜路,再一个右拐进了宛平南路,在连续三个右拐后终于进了自行车流相对偏少的龙华中路。
“阿文,我发现你最近变的好厉害,以前你有心事的时候,想什么都会在脸上露出来,但现在你好像有点没心没肺,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是因为被伯父伯母的事情刺激的吗?”
回到小区楼下,心思细腻的黄英终于忍不住了,一眨不眨的看着徐文。
“英子,咱们现在都已经高考结束,再过1个多月就要去上大学了,该成熟了。”
愣了会,徐文嘻嘻哈哈的随口糊弄了过去,闭口不谈父母的事情。
“对了,英子,我记得你好像会裁缝的,是吧?”
“会啊,我现在穿的衣服都是我自己做的!”黄英骄傲的昂起了天鹅颈般的脖子。
“我爸不是留下了好几件咱们厂的帆布工装嘛,我一直在想怎么把这些利用起来。”
“正好前几天我听人说等上了大学后,每天需要随身携带的教材特别多,而且没有固定教室,不同的课还要去不同的教室,到时这个单肩挎包就不太方便了,东西多了后肩膀疼;所以前几天就画了一个双肩背的书包样式,你等会看看能不能把工装改成我画的书包样式。”
徐文拍了下身上挎着的经典绿色五角星单肩书包,然后咧着嘴示意性的摸了下右肩膀。
“双肩背的书包?我好像在哪看到过的。”黄英一时间露出迷茫的深情。
“想起来了,我在看明史的时候,说当时的考生背的就是两边是布条或者竹藤的双肩竹箱,里面可以放很多东西。”拍了下手掌,黄英恍然大悟,马上就来了兴致。
“走,去看看你画的书包样式,我算下需要多少时间能做出来!”
“哎,这样好像是比单肩书包要多装很多东西,而且背起来也不累。”看了几眼徐文画的书包,黄英立刻意识到了这种双肩书包的优越。
“不过就这两根布条的话好像书包还是和背部悬空的,而且东西装多了也不够结实,最好在腰部这里再加上一个卡扣,然后把这两根布条加厚加宽,书包的最内侧也要加厚,不然书包里装了书后会硌得慌,背起来不舒服,嗯,这样修改以后背起来就更加轻松了。”
黄英拿着红笔在徐文画的双肩包上修修改改后,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个没啥难度,就是需要去找条金属拉链。”抬起头来,黄英看着徐文。
“阿文,我记得去年底厂里发给我爸还有伯父他们这些高工的工装好像不是以前的纽扣装,全部改成金属拉链了,你拿出来给我看一眼。”看到徐文拿出来的崭新工装,黄英长舒了一口气,“这样,给我一天时间,明天晚饭前就把这双肩包给做出来,包你满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