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杨泓便出了大角观,见到等候已久的高力士后,便在其的带领下往紫宸殿而去。
众人从大角观南行,沿着道路绕过太液池后,经过含凉殿、仙居殿等偏殿,很快便来到了一个硕大的广场之中。
广场远处三重高台上之上,一座三出阙宫殿屹立其中,其与左右四座宫殿相连,气势恢宏,好不气派。
“杨神仙,前面便是紫宸殿了,此乃圣人平日处理朝政居所,诸臣朔望日处理朝参、举行大朝会之所。
陛下知道您来后,昨日特意嘱咐奴婢将紫宸殿清理一番,可千万不能让俗气沾染您。同时更是嘱咐中书门下,今日陛下不见外臣,就专门等着见您呢。”
高力士言语中尽是小心之态,一边说着一边小心望向杨神仙,想看看后者的反应。
“有劳皇帝了,继续带路吧。”
杨泓望着远处的紫宸殿面无表情,此地他其实来过。
只不过是一千四百年后的事情。
当时他在西京读书,就去过大明宫遗址,那时硕大的紫宸殿早已变成了残垣断壁,只剩下地上的土堆的形状以及一旁的讲解牌作为记录。
而现在他又来到此处,不禁让他甚感奇妙。
高力士见杨泓爱答不理也不恼怒,继续摆手带路。
众人跨过广场,走上三重高台,紫宸殿巨大的牌匾悬挂在正门之上。
而牌匾下面,一位白发翼善冠,身着赭黄纹绫袍老者在宫宦的簇拥之下,正一脸笑意的望着他。
杨泓见状也是一脸正色,也不理一旁的高力士径直走上前去,对其躬身拱手道:
“山野之人杨泓,见过圣人。”
“哈哈,杨神仙不必多礼。当日你入宫的时候,朕就听人说你容颜永驻,年轻万分,今日一见,果然如传说中那般年轻。看来长生之术得法才会如此,快快随朕入殿。”
唐玄宗望着眼前的杨神仙,仔细上下打量起来。
之前太子、陈希烈等人在奏疏中说,杨泓是隐居在终南山上的仙人。
可当他看到杨泓第一眼的时,便觉此言怕是半真半假。
仙人是对的,但隐居在这终南山上怕是不可能。
原因无他,他从小识人无数,什么人没有见过。
这杨神仙的脸色以及手掌白皙,细皮嫩肉,如果常年在终南山一个人隐居,手掌脸色绝不可能是如此。
并且他发现当杨神仙望向他时,完全没有平日朝臣、高道那般惧意,反而眼神上下打量,透露出一种好奇之感。
不过越是这样,唐玄宗心中越发满意,天上仙人合该如此。
不仅唐玄宗望着杨泓,后者也在观察着唐玄宗。
作为大唐最著名的皇帝之一,改变历史进程的安史之乱始作俑者之一,逼父弑姑杀子的猛人,又是长恨歌中的“专情”皇帝。
贴在唐玄宗身上的标签属实太多了.
尽管杨泓对其有许多意见,但第一次见面仍对其充满了好奇。
可抛开身上的标签滤镜不谈,他面前的唐玄宗就是个六十余岁略带威严的白发老者,这对于他这个现代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奇异之处。
“圣人相召,莫敢不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