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云:“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因为皇帝接见文臣武将的时间,乃是在早上,遂名“朝”。
大明的大朝会,同样源于《周礼》,且承接着宋时之制。
这一天里,诸司门早有准备。
其中,拱卫司,仪鸾司设立仪仗。此中二司,于太祖时期,更名为锦衣卫,但因为锦衣卫权力过大,其中一些职能被辖制。之后的宣宗皇帝复大规模启用,以监视文武百官。直到武宗重立皇明,吸取了前明崇、宁二帝,王朝危于厂卫的教训,对锦衣卫和宦官职权,才双双做了限制。锦衣卫内部进行了大规模拆分,成有司部门,专职要务,有的归内府所管。
教坊司则早早陈列好了礼乐,即演奏雅乐,明太祖更名为“中和韶乐”,含《肇平之章》、《兴平之章》、《崇平之章》、《恬平之章》诸等。
专门负责朝贡等事务的主客司,则于大典之地,陈列贺表,还有进贡之贡品,彰显皇恩浩荡,皇明威震四海。同样,从太祖开始,还会有御史二人,即纠仪御史,充当皇家纪律委员,负责“专司纠察百官失仪、违风宪之事,以整礼仪纲纪”。
寅时当过,朱逢春只眯了一会儿,就被魏安叫了起来。
然后在元春,还有四香的服侍下,忙开始穿上朝服。
此间朝服,早几日就送来了,且是一月前,专门朱逢春的身高所做。
大明之官服分为朝服、公服、常服、赐服等,颜色也各有不同,比如四品及以上,都是绯袍,五到七品则是青袍,八九品的芝麻官,自是绿袍。
朱逢春作为皇明皇太孙,也是皇位顺位继承人之一,身上的朝服,自不能文武百官比较,他穿得是九缝皮弁冠服,远处一看,依旧一身大红袍。
《明史?舆服志》载:“皮弁,冒以乌纱,前后各九缝,每缝缀五采玉九,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金簪朱缨。”
实际上,于明初,通天冠服才是主流,即于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通天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
但从洪武十年开始,通天冠服渐渐被皮弁服取代,及至今日,依旧沿用。
朱逢春穿好后,下意识起身在镜子前,转了两圈!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穿上了徒增了几分王霸之气!
“殿下时辰到了,该往午门去了!”
戴权站在一侧,心里不断掐着点,又忙提醒了一遍。
这是朱逢春以太孙身份,第一次参加大朝会,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在朝会上露脸,同样是刷声望的机会!
他点点头,看向元春等人道:“你们都放心罢!本殿下去参加大朝会了,等宫宴结束了,给你们都带些好吃的!”
逢年过节,无论古今,美食都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朱逢春大不咧咧说了几句话,倒是把元春等人,给说得不知如何言语了。
殿下每次去参加宫宴,都不忘了他们,记得去岁中秋,拿回来的是月饼,冬至是糕点……
这边厢,朱逢春由慈庆宫坐着步辇离开,直往午门外去。
按照流程,皇太子,皇太孙,诸王都要跟随大臣,通过午门步入,后于皇极殿举行正式的大朝会。
这会儿,天还没亮,整个紫禁城内,都是漆黑一片,只有殿舍之地的点点灯火。
朱逢春索性在步辇上一躺,闭着眼休息。
也不知过了多久,随行太监魏安,于耳边说了句“殿下到了”,朱逢春才睁开眼。
此时此刻,显然已到了宫外,寒风呼呼吹过,实让人打了个激灵。
朱逢春从步辇下来,往前面来过一次的午门处一看,好家伙,都排了这么长的队伍。
“殿下,你的座次在前面,奴婢来引导……”
朱逢春正想着要不要横冲直撞挤过去呢,专门负责排队的宦官正巧赶来,行了一礼,忙说道。
“好啊!”
朱逢春应了声后,即于内侍接引下,从旁边的台阶绕过了路,径直站到了前方。
第一眼就看到了那笔直站立的皇太子,后还有几個时辰前,见过的几位皇叔,不过大家都安安静静,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朱逢春也学得有模有样,昂首挺胸。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