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去世之后,天下士人又会如何呢?两件大事直愣愣的砸到了曹睿面前,让曹睿一时愣在原地说不出话来。

司马懿素有急智,见到皇帝愣在原地、并不言语,当即拱手高声说道:

“陛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现在退军,非但士气溃散,乌桓、鲜卑、匈奴各部也恐生异心!恐怕公孙渊就真在辽东割据成了。”

满宠听闻司马懿所言,也毫不犹豫的接话说道:“臣附议!此番征辽东不过动用两万中军骑兵,于天下军事并无大碍,万万不可撤兵!”

曹睿看了两人一眼,又看了看束手沉默站在堂中的辛毗,静静的挥手示意几人坐下。

紧接着又是沉默不语。

司马懿可以谋划、满宠可以建议,可是天下之事说到底,都是要由自己这个大魏皇帝来决定的。

关中、河东大旱,今年关西缺粮已成定局。蜀汉在太和三年北侵两次,按照这种频率,太和四年恐怕也是不会消停的。

而进攻辽东,就算公孙渊本人一击即溃,再回到洛阳恐怕也要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了。

如果荆州再出事呢?扬州再出事呢?

撤军,当然是最稳妥的解决办法。可司马懿方才话中提到的诸事,也并非空穴来风!

不论英雄豪杰或者街头混混,人能聚众成事,靠的就是别人听你信你。

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同样也面临着取信于人的问题。

皇帝都巡边幽并了,军队校阅过了,甚至都到了辽西郡的边上了。

这时候你说不打了,为了朝中安危回军,谁会相信?

草原上的胡人们是真会叛乱离心的。

如果公孙渊听闻此事,不仅气焰会进一步嚣张起来,内部的凝聚力也会再度提高,甚至某种程度上还会增加一些法理性。

若不能决,不如抽刀砍向乱麻,直指事情本源!

曹睿再不犹豫,沉声说道:“朕来幽州就是为了攻伐辽东的,岂能半途而废、遗祸于将来!”

“若今年关中、河东因旱情收成大减,朝廷应该如何应对?”

司马懿轻咳一声:“禀陛下,臣以为这不仅是粮草上的事情,更是一些制度上的问题。”

曹睿道:“司空说来!”

司马懿拱手:“即便关中大旱,三十日不雨水量锐减,总也不至于关中诸水都断流了的。”

“依旧会有些产量。”

“加上往年存粮,河南再稍微接济一些,整个关西的粮草应是能捱过去的。”

曹睿皱眉道:“与制度有什么干系?”

司马懿道:“关西一共雍、凉、秦、益四州。”

“张郃在武都之粮、郭淮在汉中之粮,素来都是由关中供应的。若关中乏粮,或可改为从陇右调集。”

“凉州路远无以供应,但本地之粮换成牲畜,倒也能接济一下陇右。”

“而且关中军队、屯田、羌人屯田众多,大将军府、雍州刺史互不统属,军民难以协调之下,粮食供应将最为艰难。”

曹睿眨了眨眼,问道:“按照司空的意思,朝廷应该将关西粮草之事,选一个官署或者主体统管起来?”

“征粮、配给、调度,皆由一处负责?”

满宠在一旁插话道:“陛下,此事只能由驻在陈仓的大将军府来为!”

曹睿并不迟疑:“仲恭,来为朕拟诏!”

毌丘俭难得捡起了这个许久未做的工作,熟门熟路的找到笔墨纸砚,开始准备动笔。

曹睿沉声道:“诏大将军府统管关西四州粮草之事,各州刺史需鼎力协助,不得以任何方式推诿延误!”

说罢,曹睿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身影来,紧接着补上一句:“诏大将军府参军邓士载为关西四州督粮御史,协助大将军统管粮草之事!”

司马懿拱手说道:“陛下圣明!关西虽然大旱,调度从一,虽会过些苦日子,但忍一忍总会熬过去的。”

曹睿点头:“关西事做了分派,钟太傅薨逝朕当然也要表态。”

“如故司徒王景兴之例,诏散骑侍郎钟毓为天子使者,回返洛阳吊喑。命洛阳公卿大臣一齐为钟太傅发丧,不得缺少一人。”

“朕在土垠停留三日,素服为钟太傅遥设祭奠!”

堂中众人纷纷躬身行礼应下。

曹睿看向毌丘俭,沉默几瞬后开口说道:“诏夏侯太初来幽州随军,增补为散骑侍郎!”(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