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和那些从外面回来的人相似,徐志郎也和村庄里面的人不太协调。
首先不协调的就是穿着。他到这边以后就褪掉了婚礼上的藏族长衫,露出里离家时的外套,和这里的传统罩袍相比,太显眼。
第二个就是交流方式,他的交流带有许多的含蓄,而这里的人交流,更多的是简单直接。
虽然格桑?呼延卓玛让他参与到这一家的劳动,试着让他融入这里,但是他仍然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里。
格桑?呼延卓玛的妹妹带他去后山放羊的时候,他看着漫山的草地,享受着太阳升起时照在金山时的美景,静静地看着白云从头顶飘过。
风吹过整片草原,挠的他耳根痒痒的。
他躺在草地上,享受着这里的纯净与美丽。
如果说他完全拒绝格桑?呼延卓玛家的三个姊妹,那也不符合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这里的女孩会放牧,会纺织,还会照顾老人,更懂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尤其是排行老四的格桑?绾达,生的天然的水灵,穿着罩袍的身材,就像后面的山峰,有起有伏。
虽然常年受到紫外线的照射,脸色显得黝黑,但是五官精致,大大的眼睛,圆鼓鼓的小脸蛋,笑起来就像后山的格桑花一样招人喜爱。
然而,徐志郎仍然觉得他并不属于这里,而且已经到他离开的时候。
那次鸟事件过后,他接触到更多回乡的男人,这些人接触起来比较轻松。简单的几句话就能代入交流的话题。
“外面和这里相比怎么样?赚钱也比这里轻松些吧!”徐志郎说。
一个中年男人叼着烟,比划了一下“三”。
徐志郎大概知道这个手势的意思,赚钱速度最少是这里的三倍。
“村庄里出去的人都在一起吗?”
“没有!我们出山以后就分开了,有去当矿工的,有去做小生意的,还有!”他比了一个打枪的姿势,然后指了指格桑?呼延卓玛家方向。
这个说法印证了徐志郎的猜想,格桑?呼延卓玛家的人去外地当兵,已经很久没有回来,而且能不能再回来她们也不知道,甚至这么多年都已经不再期待。
徐志郎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回来的?靠什么找到家?”
“看着这里最高的山峰,朝着那个目标不停走,走上七天,就会到村庄。”这个答案出奇的一致,他问了好几个人,都是这么回答。
“那怎么出去呢?”徐志郎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出去比进山麻烦,从这下山,每隔六十里就会有一个小木棚,很早很早之前就有,这些年,山里人经常修葺,到现在也没有倒塌,按照小木棚的路线,走上五个日落就会到平原下面的集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