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泉日报”微信公众号和App,将农产品领域公共品牌候选作品进行了网络展示,共八套,开始接受网络测评。

大众评委通过手机识别二维码参与投票,时限三天。

候选作品是专家评审组从两百余套有效参赛作品中遴选出的,作者全部匿名,作品均包括品牌名称、形象标识、宣传语以及简短创意说明。

参评名称各有千秋:泉味珍好、利全品、泉好吃、利乡情、泉味鲜、泉心利作、泉稼福、泉食荟。

标识有繁有简,有方有圆,有彩色有单色。

宣传语有庄重古典,有通俗诙谐,有淡雅简约。

候选作品按投稿先后排序,兰蝴的“泉食荟”排在最后一个,第八号作品。

“泉食荟”寓意为“全实惠”。她更喜欢用“泉食汇”,但一查重,它已被注册。

形象标识以偏向对称的“泉”字为设计之源,先变形成为利泉凤冠山上的地标建筑凤冠楼,楼底夸张到两边进行飞白处理后,全图形成被对半剖开的水果意象。中心笔画中融入了叶片意象,两侧飞白笔画象征有纹理的大地;标识色彩有红、绿、蓝三色,意为“耕耘红”“生态绿”“希望蓝”。为了减少撞色的反差感,对这三原色在明度和纯度上做了调色,多了协调感。

标识整体上有徽章的味儿。“母”标识倘若简约了,就与众多“子”标识太相似,难以体现“母”的权威。

宣传语为“泉食荟,利天下”。

它将“利泉”城市名字,连同“泉食荟”品牌名称均融入其中,既突显民以食为天,又彰显它有利百姓。此句没有出自古人古书之言,就图好记上口。

“母”品牌一旦被确立,将用以整合各大农业零散的品牌资源,诸如凤翎红茶、利县香椿、西梨香梨、利立大米、泉立植物油等农副产品均可囊括进来。今后“母”品牌的经营将交公共品牌发展协会,协会接受市农业农村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母”品牌的这套初步设计是敲门砖,作为设计方,看中的不仅是眼前奖金偏低的一等奖,还有机会赢得后续品牌标准化管理中涉及的VI视觉系统设计。

兰蝴正在独自守店,她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对手反复进行比较,都能找出美中不足:品牌名称取得不错的,标识有点没弄对;标识还行的,品牌名称或者宣传语又搭不上调;宣传语古典吧又不太好记;宣传语好记吧,又有些俗……

往日朋友圈各种求投票,一人一天能投五票十票,还能连续投好多天。这次投票稍微科学了点,一个手机号只能投一次票,杜绝一号多投。

网络投票只占总评分的20%,不过影响到总分就是成败之别。投票有时不看作品本身,还得靠人脉、人缘、人气,极易产生马太效应,票数低开,只怕高走更难。

兰蝴自知人脉不足,连群也不算多,加之排序在最后很是不利,得先下手为强,少被对手捷足先登。

她顾不得太多,迅速把链接转到各种群请大家投票支持第八号作品,并帮忙转发亲友,请亲友以及亲友的亲友无限继续投。

个别群她回避了,除了家长群之类不适合拉票,还有与广告公司、设计师相关的群,怕同行相妒。

很快她发现想多了,有人已在广告和设计师的相关群里,分别为七号和三号拉票了,人家才不客气!

“高2000届1班”同学群里,茹丽要着红包,兰蝴依了她,在群里发了拼手气红包两百元,人均四五元左右,来个财散人聚。

她表示,作品当选就将发个大红包。同学们抢起红包,有的随后表示已投票,已在亲友群里或者朋友圈转发。个别同学为表真实性,还发了相关截图为证。

这一招提醒了兰蝴,她在其他拉票群里也发起红包来,金额不多,活跃一下群气氛,只求有效果。

于总和李汉的朋友圈里,推荐着第三号“利全品”。难道这是李汉的作品?

于总随即发私信来拉票。兰蝴回复说已投过票,没票可投了。

于总继续追问,得知兰蝴投的八号后,没再多说。

再一看,贺威在朋友圈推荐的却是七号作品!

兰蝴赶紧联系他:“为八号拉票,是我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