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新法革新
1
散会后,李政拉着赵可成问道:“沧州刺史为何不来啊?”
赵可成解释道:“听说是家父病危,沧州别驾代行刺史之权,由于公务繁忙,来了书信,刚刚在启程的路上了。”
李政却说道:“不来就不来吧,告诉他,不用来了。”
赵可成有些犹豫:“这.......”
李政道:“他现在来,馒头都赶不上热乎的了,让他就在沧州留守,必要时候我会去找他的。”
赵可成应诺:“诺。”
随后又对一旁的书吏说道:“我现在所做的每一句话,你记录在案。”
等到书吏应诺后,李政才开口对着赵可成说道:“天色已晚,城外的百姓恐怕饱受蚊蝇之扰,蚊蚋噆肤,则通昔不能寐矣,去寻些艾草蒿草送去,再收集些扇子,也一并送去。另外,寻几位医师,熬制一些风热的草药,一并送去。”
李政这样说道,心里却默默祈祷,千万别有人染上了疟疾生了瘟疫。
赵可成点点头:“下官这就去办。”
赵可成刚刚转身,李政又开口道:“等等,给他们搭几个棚子,粪便不要到处都是,搞得臭气熏天,粪水找几个夜香郎收集起来,用作肥料,发了这么大的水,地不知道要荒废多少。你在信都城外找人弄个专门储存的地方,用大缸装好后加水稀释,盖上盖子,不要管他,等个一两个月,再分发下去,让百姓给田里施肥。这件事让司仓参军负责,另外,城外灾民要十二个时辰派人看管,下人不下岗,一旦有什么情况,能帮忙的帮忙,帮不了的立马向上汇报,记住,是帮忙,不是叫他们处理。”
“诺。”
“告诉冀州各地官员,粮草数目全数统计。有余粮的县,留下两月的粮食,余下的调来信都,统一管理。赈粮每日价格由赈灾司管理,不得溢价。有不尊令者,无论官职大小,斩首示众。各级官员下发的文书,必须盖有官印,谁敢再以一张嘴到处下令,先砍了那听令的。”
赵可成应诺。
李政几乎没有停歇的说道:“深州的事情,可成你兼任着,各地城外的流民,愿意留下的,能就地安置的就地安置,窄乡实在无地可发的,统一名册,送赈灾司,赈灾司调拨至宽乡。记住,他们的土地,当初朝廷发下去多少,收回来就要有多少,卖了的地,也要收回来。”
“这.......这不合法律吧?”
李政却问道:“调走义仓粮食合乎法律么?饿死人合乎法律么?”
赵可成无言以对,但心中的担忧却不见半分减少。没钱的打有钱的,这个账,怎么算的过来。
李政继续说道:“另外,田被淹没,今年已经无法播种的百姓,也要各地统一名册后,递交赈灾司,由赈灾司统一调拨,开垦荒田,开垦出来的荒田,也不能送给他们,毕竟他们自己的田,今年不种,明年还可以种,荒田,以借调的形式,借给他们。等到丰收,官府收取他们这一年的用掉的开支即可。”
2
入夜后,李政与一众官员视察城外流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