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维尔走出第六科学院,立刻感受到了社会对调查局考试的关注度。
众多记者的相机闪光灯闪烁,他们的声音和提问像箭一样射向塞维尔,试图从他这位源头挤出一些新闻料。
而流出的关于弗尔克里亲自来面试的消息,确实足以让这场面试变成焦点事件。
门外记者的人群呼声与镜头让塞维尔身陷围城之势。
此时,教育专家的鲜明缺席同样引人关注。
不少专家原本只是惯于挥洒笔端,在战斗与魔法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然而,他们也在通过这场考试看到了不一样的发展机会。
随着《格莱因报》对昨天考试内容的澄清,很多专家似乎逐步淡出公众视野,转而在更加私密的领域发光发热。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敏锐嗅觉,让他们在追求文学创作的新赛道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不少的专家变成新时代的叙事者,用他们的笔将激情与理想注入年轻人的心中,赢得了新的尊称和粉丝。
期间,也有专家因为过于大胆的表达而触及了略显保守的社会底线,结果被法院所注意,甚至招致制裁。
在记者们的持续关注和提问下,塞维尔或许有着更多的信息没能及时分享,尤其是在教育专家转型的背后,隐藏着庞大的社会转折和价值重塑。
考试的变化不仅仅牵动着学子们的命运,也在悄然改写着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的走向。
《格莱因报》的记者在人群中特别显眼,他的表情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这份记忆里装着前一日的尴尬和挫败。
塞维尔的昨天一系列言论,无疑为这记者带来了额外的麻烦,害得他还被主编斥了一顿。
记者的职业直觉告诉他,眼前这个淡定自若的人物,绝非浅薄之辈,他身上必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那一刻,记者的心中既充满了追求真相的信念,也闪过了片刻的犹豫和悸动——毕竟,他面前的这位可能就是引领着教育专家群体风向标的存在。
带着几分调侃的笑容,记者毫不掩饰自己认知中的“布鲁.戈列亚”。
“您好。”
他的语气中满含了挑衅与暗示,仿佛已经握着了某些掌握不定的真相。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直指身份的问题,塞维尔却没有半点惊慌失措,反而以一副波澜不惊的姿态应对:“您认错人了,我叫做塞维尔.帕德尼拉。”
“没想到作为一名记者,你连这都搞不清楚,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他的话语中带有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而他的眼神则流露出由衷的失望。
塞维尔的回应将尴尬完全归咎于记者,这一反击不仅直指记者的专业水准,更让周遭的人为之侧目。
同行们的视线中带着几分讥笑与不屑。
……你们听不出来这是讽刺吗!
记者先生嘴角勉强挂着微笑,“您是十年来唯一一位由弗尔克里亲自面试的,请问他的面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你这么快就出来?”
“那是一些关于哲学的问题。”
“哲学?”
记者的思维开始跳脱,现在改革尺度都这么大了吗?
“我对哲学一直都很有研究,”塞维尔点点头,“比如这次的第一个问题,考的就是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
这次几个字一听就非常有哲学的气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