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请看,那位将领,便是张将军手下的另一员猛将。”
回答杨广的人,依然是萧瑀。
萧瑀指向战场中的一个方向,向杨广说道:“此将也是齐州人士,姓罗,名士信,今年十六岁。”
众人顺着萧瑀指的方向看去。
就见一位粗壮的将领,手持一杆彪悍的霸王枪,悍不畏死的率领一支兵马,凶猛的冲杀突厥兵马。
这位将领杀敌时,虽是没有秦叔宝那般精巧,但凶悍至极,不是砸飞敌军,便是直接将之刺穿,杀得突厥兵惊恐万分。
众人看得动容至极。
在听到萧瑀说出罗士信仅有十六岁时,众人更是感到震惊。
十六岁的少年将领,竟是如此勇猛!
“好一个少年将领。”
杨广为之动容,心中的欢喜泛起在了脸上,“昔年朕命使者去张爱卿部画像时,便将这员小将也画在了其中。”
“朕今日一见,较之张爱卿的捷报中的表述,还要勇猛,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啊!”
杨广不吝其词的夸赞,已经很久没有像此时此刻这般开心。
心中的阴郁,也因此消散而开。
如同他再次见到了江山的稳固!
“阿耶,你看那是不是仁安?”这时,年仅九岁的杨杲,伸着手指指向战场的一个方向,稚气未脱的忽然说道。
仁安?
杨广错愕了一下,随即看向杨杲所指的方向。
燕王?
宇文述等重臣,惊讶之余,也是慌忙看过去。
厮杀声盈天的战场中,一位满身是血迹,但依然英武不凡的将领,左手持刀,右手持槊,疯狂的在敌军中厮杀。
他就像是一尊不可匹敌的杀神一般,挥刀出槊间,必有敌军毙命倒下。
所过之处,没有一个敌军能挡!
他杀得敌军胆寒!
杀得敌军充满恐惧!
然而
他却如毫不知疲倦,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越杀越勇,越杀越疯狂。
“燕王,果然是燕王。”
城楼上的一众重臣,纷纷认出了杨倓。
每个人的神情中,震惊、不可置信、激动,各种情绪不断交替的变化。
杨倓的勇猛,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这位少年燕王,“性好读书,尤重儒素”,素来都只表现出儒雅一面。
今朝,却展现出如此强悍凶猛的一面!
一鸣惊人!
在场各大重臣,没有一人置信,这还是他们认知里的那位儒雅的少年。
“那位少年将领,就是燕王吗?”
“对,他就是我们的大隋燕王。”
“是燕王带领着援军杀回来了。”
城墙上的一众守城军民,此刻也是得知了那位凶悍杀敌的将领,便是少年燕王杨倓。
当初在杨倓领兵突围出去后,杨广采取了萧瑀的提议。
将杨倓以大隋亲王之躯,不顾己身安危,冒死送出勤王诏一事,在雁门城宣扬了出去,用以提升守城军民的士气。
雁门城的守城军民,皆是早已经知道了这位少年燕王。
现在得知到来的这支凶猛杀敌的勤王之师,正是少年燕王带回的,每一个守城军民,在此刻皆是振奋激动到极点。
少年燕王回来了。
带着援兵杀回来了!
杨倓在他们的心中,形象越来越高!
“果真是仁安。”杨广惊讶之后,内心中掀起的难以抑制的激动,令得他一下子失态,面色罕见的因激动而泛红,“仁安之勇,世间罕有。”
“好好好,不愧为朕的子孙。”
“朕大隋有仁安如此勇武之人,何愁天下不定不兴乎?”
“诸位爱卿且好好的看看,这就是朕大隋皇族的雄姿。”
杨广实在太高兴了。
之前收到杨倓成功突围出去的情报时,他还没有感觉杨倓的武力有多强。
如今亲眼见到杨倓的凶悍,真真的是让他意外与惊喜,还有难言的激动。
侧边方的一位史官,心中澎湃的记着,“大业十一年,九月六日,雁门生死存亡之时,少年燕王杨倓,天降神兵,带回勤王之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