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7号,农历腊月二十七,早已完成各项测试,在长安通航点等待的复兴号航班,起飞进行了它的首次通航测试,起飞时重量16吨,留了点余地,没有满负荷,以120码均速度,40米上下进行了首次试航通航,整个行程西起灞桥,途经蓝田,以312国道为基础,对险要地段进行爆破平整,直抵商山全程96公里,40多分钟后,已经出现在商山这边新建的空港,陈浩也去参加了首次试航,整个空港现在只有1栋8层大楼,四周都是空地,地面经过简单硬化,新的空港建设图纸已经正在施工中,这栋大楼作为临时使用,后续会被推倒重建。整个空港设计是科幻风的现代化的西部空港重要空港,因为后续发射基地建立后,肯定要运送一些大件航空器材,所以现在分为4期,一期主要是作为人员交通的开发。
整个复兴号高3.9米,长26米,宽4.5米,这个外形特别熟悉,这不是加宽和谐号吗?整体造型也很像,共有20排,每排6个座位,中间两条通道,里面一共有120个座位。大量的使用的新材料,去掉了很多非必要的东西,车辆空重8.5吨.最大起飞载重20吨,使用40台发动机。组合而成的实验性车型。
操控系统位于前端,为工作人员专属区域。不与后端连通。乘坐人员上下由车辆一侧的两个检票口进入,车身一共有4个出口。整个复兴号由3名驾驶人员,与4名乘警,3名工作人员,共10个人的工作组组成。使用专用的电池组,可以使用飞行时长4个小时,车身配带的专用的充电设备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充电。整个航程共耗电60度。
就成本核算,这也可以算上最清洁的能源交通,当然发动机成本要另外计算,一台发动机使用的原料、电力各项成本为3.5万元,四十台发动机只需要成本140万,因为没有研发成本,但单台发动机卖出售价高达1,000万美元,当然这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售价。
公司对国内供给单台出厂售价100万元,因为当时有系统任务标出的最低售价。主要还是因为产能的问题,加工中心每天只能生产三台发动机,当时这一辆实验机型就耗费了他。一个多月的产能,而国家基于他给出图纸,研究出来的成本更高,但载重量更低,现在正在材料工艺上进行研究,而系统新给出的一款发动机图纸,则是因为积分不够无法购买。
已经兑换出去的:光能辐射吸收晶体材料生产工艺图纸。通报中实验室己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实验室中已经制备出新型晶体材料,现在正在研究如何快速工业化制备,相信年后就有好消息传来。
而对晶体的研究,两项数据已经让人兴奋不已,一是它的能耗储存,在同样单位面积里,它的储存能量是锂离子电池的5倍以上。这还是现在初步实验数据。而它的能量释放功率更大更安全,正常情况下,它的能量不会它储存的能量不会进行释放,只有使用了特定的数字电子编码信息和专用工具,它才能达到释放条件以电能的方式进行释放。
而它的另一特性光能辐射吸收,如果说储能的效果给人的是惊喜,那光能辐射的吸收就是惊吓了。现在的硅晶太阳能板的对光能的吸收最高效率30%.而它通过对光能辐射的吸收转换,通过实验室简单的处理后就能达到65%以上。有极高的吸光吸热性,简单的数据不足以说明,在实验室制作的一块晶体板测试中,5毫米厚度情况下透光率达不到3%,这东西可是晶体,而热的传导在同样5毫米的厚度200度的高温下只,它的背面温度只有20度,温度增加到300度的时候,它的背面温度是25度,当温度增加到500度时。它的背面温度只有40度,最高温度980度的时候,它的背面温度只有85度,当980度以上温度的时候,它的晶体就开始溶解,失去效果并不会发生能量爆炸,而有意思的是溶解后的。晶体并不是燃烧,而是全新的液态聚合体,在加热到2500度的高温时才会彻底溶解,在溶解过程中它自身会有能量防护罩形式出现能量快速能量逸散。
听说整个实验室所有人都激动疯了,要将其命名为上帝粒子,实验室并不清楚它的技术来源,只是给他们一份工艺图纸,让他们研究材料性能材料与制备方法,同时开展研究的总共不下五家,最后战略中心那边确定,该晶体命名为金乌。并对外严格保密,所有实验室研究资料封存。人员统一进入西北军事研究基地,进行科技攻竖小组代号破晓。
收起了他的发散性思维,看着工作人员对他进行检查,对周梅笑道:“明天你就要坐上去,害怕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