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

1名华东大区经理,杭州和宁波2名城市经理先后给张旭豪打电话说要离职。

即便张旭豪事先有李武提醒,有所准备,但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如果只有一个那可能是巧合,可同一时间三个人先后脚提离职,那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了。

他赶紧稳住对方,说要亲自跟他们谈谈,结果对方三人正好在一起,而且都在京城。

张旭豪稳住对方后,立马跟作战指挥中心同步了这一舆情,经过众人分析后,决定启用之前定下的“防偷人”应急预案。

随后兵分两路,一路以张旭豪为首,带着助手打飞的进京进行干预,看能否搅黄对方的挖人动作,即便不成也要让对方出点血,最起码也要达到拖时间的目的。

另一路则是创始人之一的康嘉带队,这路队伍又一分为三,奔赴宁波、杭州等地稳定团队军心。

三个小时后张旭豪到达京城。

五个小时后他们在一家酒店看到了跳槽三人组,除此之外,张旭豪还看到了美团的沈鹏和百度外卖的巩振兵。

张旭豪的到来,直接打破了原本三人跟另外两边谈好的天平。

就这样四个并排的酒店房间,三方势力开始了人才拉锯战。

往往这边谈好,被另一方加码直接把前面的条件推翻,从日落到日出这些人整整谈了一宿。

在沈鹏请示王慧文后,动用美团期权,张旭豪晓之以利动之以理发现这样一直加下去不是办法,跟指挥中心沟通后,选择放弃这三人。

最后,宁波、杭州两名城市经理入职美团、华东大区经理入职百度外卖,三人以天价跳槽成功的结局而告终。

挖人,或者说‘偷人’更恰当一些,这仅仅是外卖战争的一道开胃菜。

这场旷日持久的新·百团大战才刚刚开始.

张旭豪这边见事不可为,立马跟指挥中心同步最新进展,同时他也得知对应三地的城市团队无需担心。

其实这三个经理在张旭豪的眼中不重要,饿了么经过这两年的团队建设工作,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团队,基本上缺了谁都能照常运转。

为什么对方挖这三人堪称不惜血本,又是金钱又是期权,其实看重的是他们背后的饿了么团队。

在过去的团购大战中,这种事不算新鲜,甚至之前有窝窝团把美团一个城市的团队全挖走的案例,当时着实把美团挖的元气大伤。

美团这次是现学现卖,对饿了么故技重施。

可惜美团想学曾经的窝窝团,饿了么却早已不是当初的美团。

这段时间,有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在其中发现了一个创业的机会。

2010年后华夏o2o大战,蒯佳祺当时在硅谷一家科技公司工作,没有赶上。

这两年国内互联网创业热潮兴起,无数互联网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头,蒯佳祺也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

今年初,他本来想按照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始创业,也就是研发股票相关软件,结果前段时间网上的一些关于百度外卖急缺骑手报道改变了他的想法。

当然他不是去百度外卖应聘骑手,而是发现了其中的痛点。

随着4g网络的普及,华夏移动互联网的兴盛,激发了外卖、生鲜、商超等本地生活服务需求激增,市场规模急速发展,但物流配送服务和能力却没有跟上,相对处于滞后的状态。

蒯佳祺看到了这个市场痛点,而且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家大战已浮出水面,只要不瞎都能看出新的外卖战争即将来袭。

因此他决定创立一家专注于即时配送的众包物流平台,达达专送。

对于这次创业蒯佳祺非常有信心,以史为镜,自古以来卖铲子就没有亏的,区别是赚多赚少罢了。

远的就不说了,他经常看彼岸的创业发展史,现在网上都出现被人整理好的《彼岸传》,就像《腾讯传》《阿里巴巴:马云的商业帝国》等等,bat都有自己的传记类书籍一样。

《彼岸传》中不只整理了陈默从默默无闻到现在的人尽皆知全过程,还详尽梳理了彼岸集团发展的时间线。

曾经团购市场的百团大战催生出美团、糯米、大众点评等最终的胜者,一些专业机构分析他们才是团购市场最终的赢家。

蒯佳祺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觉得最大受益者其实是陈默,是彼岸!

创业最难的是第一桶金从哪来,一般流程是创业者撰写商业计划,然后通过找各大风投机构进行融资进行发展。

但这种方式有利有弊,钱是融到了,但话语权和利益分配就会被瓜分。

通读《彼岸传》,他发现陈默就是在这场大战中发家,当时百团大战,团购市场打成了一锅粥,陈默的眼光极其敏锐,发现了团购网站层出不穷眼花缭乱,跟消费者之间缺少一个关键的环节。

而且陈默一发现就是两个痛点,左手团购导航网站掌握流量入口,右手团建网扩大团购市场,把蛋糕做大,两大车铲子卖到飞起。

这才积攒下6亿天价启动资金,不用考虑融资问题,为接下来彼岸商业帝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饿了么通过春节一战,抢夺大半骑手市场,导致外送人员极其短缺。

自己要是把快送平台弄起来,左手百度、右手美团,市场越大,骑手缺口就越大,那么达达的机会也就越大。

到了2月底,达达专送正式成立,总部位于沪市,公司定位“众包物流平台”,愿景是通过技术手段连接商家、消费者和配送员,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

公司成立,接下来就是去哪融资的问题了,蒯佳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彼岸

3月初,陈默带着满身疲惫从交通部回公司,身体累但精神头还是很好的。

最近他都在为了网约车政策的放开而四处奔波,从目前来看,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曙光就在不远处。

没办法,去年彼岸投了这么多人,砸进去这么多钱,现在华夏各城打的出行可以说是整装待发,就差政策这临门一脚。

当然这也跟陈默察觉上面有这样的意图,并且知道后续上面一定会放开,所以才会因势利导,助推一下这件事的进程,毕竟早一天放开就能打友商一个措手不及,占据天时和地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