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货的时候,国美的家电可以比百货公司低价5%以上,买电视的人当然愿意选择,国美的出现迅速掀起一场风暴。在对决中,百货公司完败。

对于生产厂家来讲,也是一笔很划算的账。晚一个月收款,销售价格增加3%,利润的增加可不是3%。假设厂家原来的出厂价有10%的利润。价格增长3%之后,利润会增加到13%以上。利润的增加接近30%!这是巨大的利益诱惑,对于生产型企业来,在原材料和其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的正增长几乎是不太可能,各个行业的经验,都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利润率会逐步下降。国美模式等于给了生产大厂们一棵糖,其实是毒丸。眼前的利益为日后的被动屈服埋下了种子。

买电视的人当然是现金交易。等于国美的账户上每天都有大量的资金到账,而这些钱是可以在账上呆最多一个月的。虽然这些钱是厂家的,但是在国美账上,是可以用的。

一个店卖货的钱,可以开10家店绰绰有余。而这10家店可以卖更多的货,进账更多的钱,开100家店是几个月就可以做到的。所以国美的电器卖场不需要赚钱,只需要把货卖出去,就可以回笼惊人数量的资金。这种循环速度和竞争模式,导致了百货公司彻底退出了家电销售。

国美加上后来的苏宁,几乎垄断了电器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康佳等大型厂家的销售渠道被控制,这一定会发生的就是店大欺客。生产厂家这时候已经像赫鲁晓夫说肯尼迪的话一样“捏着他的蛋蛋”,再也没有谈判主导权。从最初国美要求着给货的婆婆。变成了受欺负的小媳妇。

回款时间一次一次被迫延长。什么时候开新店,要出进场费,什么时候促销降价,也是国美说了算。

很多人当时并不理解,为什么国美在一条街的300米之内,相邻和对面,开了三家电器卖场!国美在这个阶段开新店,已经不用自己出租金,出装修费。只要选好了地方,装修图纸一出来,一众电器生产厂家争先恐后要来求神拜佛,希望能够拿到好的位置,这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参加都必须拿钱进场,这换药看你是不是有笑脸,国美还要看你瘦举的高不高,好的位置谁都想要。

国美巅峰时期甚至可以决定,一个生产厂家,这个月生产多少,生产哪个型号,定什么价位。

生产厂家的产品没有其他的销售途径。就只能乖乖听话。对于国美提出的延长账期,返修、等等新条款,明知道是霸王条款也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格力是走了另一条更难的路,好在董大姐命不错,赶上了白色家电长期的牛市行情。要不然,很难有这么好的结局。

毕竟房地产在发展,房子是水泥钢筋,必须配空调冰箱。这样的时期造就了白色家电企业美的、格力、海尔的快速发展。

成熟之后的国美当然能有经营利润,但是最大的还是这种资金的占有。

国美有极其巨大的现金在账上,也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