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黄巾众进入扬州之后,沿途的百姓见了他们无不是三叩九拜,就像见了活神仙一样。

凭借张角大贤良师的名号。

黄巾军很快便得到了一处喘息之地。

在丹阳郡宛陵城担任刺史的一个宦官亲信非常待见张角。

他邀请张角到城主府中谈话。

张角贵为大贤良师。

在十三州各地都有不小的名气。

但这次,对方既不是来求符水也不是来拜求太平道的。

对方想要借黄巾军的手来清理宛陵城附近落草为寇的野民。

在对方表达完诉求后。

张角虽有犹豫,但还是答应了。

毕竟这里是人家的地盘,当客人的,拒绝主人家的要求不太好。

为了存放粮草辎重。

张角从这位刺史的手里拿到了一大片逃难百姓留下的空房子。

那刺史非常高兴,毕竟他没动一兵一卒,就成功解决了流寇。

城外流寇们的战斗力并不高。

不出半日,就被周仓和秦子豪携手击溃。

看着城中百姓为得胜归来的黄巾军高声欢呼,宛陵城本部的汉军非常不爽。

他们开始变本加厉地欺压百姓以宣示主权。

由秦子豪带领的黄巾军会以维持治安的名义在城内的大街小巷巡逻。

他们不但不会欺压百姓,反而还会替百姓出头。

当秦子豪手下的黄巾军看到宛陵城的汉军欺压百姓的时候。

他们必然会出手阻拦。

肢体冲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这些汉军常年缺乏训练,就连农民出身的黄巾军都能与之一战。

战斗力低下的同时,浑身上下都是臭毛病。

进民宅,抢东西,都是常有的事。

碍于黄巾军往往是十几二十个人抱团。

那些欺压百姓的汉军遇到黄巾军出手阻拦大都会选择认怂。

渐渐地,城中百姓开始依赖起了黄巾军。

尤其是秦子豪,周仓二人所统率的那批黄巾军。

他们多次与守城汉军主动爆发冲突。

而且次次都以碾压性的优势击溃对手。

黄巾军入驻宛陵城的第十一天下午。

张角正在和一众黄巾将领讨论起兵谋反的相关事宜。

张角不愿统治百姓。

他主张各地起兵,并进洛阳,一举消灭皇权暴政,还天下太平。

但是很快,这个想法就遭到了秦子豪的反对。

“不不不,如果这样的话,不出九个月,黄巾军就要崩盘,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我们是不可能打到洛阳去的。”

黄巾军中有一员猛将,叫管亥。

其人善用大刀。

冲锋陷阵,骑马劫掠都是他的强项。

“你一个新来的,凭什么置疑天师的决定?”

作为黄巾军中资历较老的成员。

管亥是为数不多对秦子豪没有好感的黄巾军。

“小子,要不是仙姑,你都没资格站在这里跟我们说话!”

秦子豪立刻回击。

“怎么,我们都是千夫长,我没有资格说话,你有?”

两人的争吵不相上下。

张角看不下去了。

他示意管亥闭嘴并示意秦子豪继续讲下去。

“阁下有何高见?”

黄巾军一路从徐州到扬州。

秦子豪发现了太多令人诟病的地方。

“我们从徐州到这里来,沿途的营帐全都是用干草搭的,到时候别人半夜一把火点来,我们怎么办?”

历史上黄巾起义的时候,东汉名将皇甫嵩就是抓住了黄巾军“穷”的弱点。

一把大火烧死了好几万黄巾军。

如果不统治城池。

那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干草结营是最为实惠的办法。

张角眉头紧锁,这确实是他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秦子豪没有打算住口,他乘胜追击道。

“为什么现在我们集结部队这么快?是因为我们手里有百姓所需要的粮食,如果我们不实行统治的话,秋收一到,他们全都跑了,我们怎么办?”

黄巾军与张角之间不存在雇佣关系,也不存在多的俸禄关系。

除了情义之外,最多也就是一口饭的利益。

“还有!我们缺少名士的支持,起义途中一定会受到各种阻力!官军也好,私兵也好,到时候四面八方都是讨伐我们的队伍。”

秦子豪的分析非常有道理。

一场成功的起义,必须要有四方名士的支持才行。

听了秦子豪的话。

张角突然就觉得自己长达几年的布局简直是漏洞百出。

至此,秦子豪还是没有停下。

他问张角黄巾军的粮草还够使用多久。

张角刻意回避这个话题,回道。

“应该可以撑到秋收。”

这话能瞒得过张宁,张梁,但是瞒不过秦子豪和张宝。

秦子豪直接点破。

“错!六月我们的粮食就要见底,夏天之前,我们就得仓促起义。”

场内没有外人。

秦子豪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全部戳在张角的心尖上。

“你的想法是分兵多路进攻洛阳,沿途用城池里的官家粮仓度过难关,对不对。”

这是张角个人的想法。

就连张宝都不知道。

他看着秦子豪,就像是在问他为什么知道。

“但是!一旦这样做,我们的部队会变成一盘散沙,到时候,你敢保证每支黄巾军都不抢百姓的东西吗?我们会沦为贼寇,最后被逐个击破!”

张角谋划多年的设想被秦子豪三言两语否定得什么都不剩了。

管亥看不下去了。

他想要袒护张角的想法。

“太平道乃是天师一手创立,你个刚入门的信徒懂什么!”

张角再次示意管亥闭嘴。

他向秦子豪问道。

“阁下,可有良策?”

秦子豪用食指指了指地板。

“先壮大势力然后再集结军队与汉军对抗,稳扎稳打,就从,宛陵开始。”

就在这时。

一个黄巾军跑来报信。

“豪哥!裴元绍跟抢百姓东西的汉军打起来了,那人把裴元绍打得鼻青脸肿,嘴里还嚷嚷着,就算大哥去了也照样挨打。”

秦子豪从一旁的武器架上拿起自己的长枪就跟着走了出去。

“走,带我去,我看看是谁敢在我们黄巾军的地盘撒野。”

张角没有制止。

屋内一众黄巾将领见张角没有动静,纷纷不敢言语。

望着秦子豪跟随小兵离去的背影。

张角觉得自己老了,眼光终究还是太短浅。

“或许,黄巾军需要一个更有野心的领袖。”

不等秦子豪到场。

得知消息赶来的周仓就已经把那汉军痞子吊在城门上打了。

“我叫你抢东西!我叫你打裴元绍!我叫你骂我大哥!”

不止见识,秦子豪团结军士的能力在黄巾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这才相处一个多月的时间。

他就成了一众黄巾军嘴里心尖当之无愧的大哥。

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太平道在宛陵城内的布施非常顺利。

不出半个月。

宛陵的百姓几乎都加入了太平道。

借由他们在田间地头的传播。

太平道信徒在丹阳郡的覆盖率越来越高。

信徒们将黄巾军给饭吃的消息传到了扬州各地。

从此,路过丹阳郡的难民们有了新的选择。

此去徐州实在是太远,就地加入黄巾军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只要主动投靠黄巾军。

年迈垂老者无不获赠金钱干粮指明生路。

幼年体弱者无不获赠符水祛除顽疾杂症。

祛其子之病,赠其老以金。

年轻力壮者,自然是会争先恐后地加入黄巾军。

就这样

黄巾军的队伍越来越大。

从起初的几千人一跃成为几万人。

秦子豪一路从百夫长升到千夫长再升到现在的万夫长。

手下管理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

现在,黄巾军中,除了张角张宝张梁张宁。

就是他的权力最大。

当然,黄巾军中也有不少流言说他是靠着女人才爬上了高位。

但是这种流言很快就停了下来。

因为一些有关张宁的故事在黄巾军中流传了起来。

“人家是真的有本事,先不说仙姑的手你敢不敢去牵,你会写字吗?会喊号令吗?”

“你们来得晚不知道,当初在并州的时候,仙姑一拳直接打死了一只拦路的大虫!那大虫挨打的位置,就像是被火烤过一样烫。”

“仙姑身上有妖术!当初在凉州的时候,大雪天!她就只穿了一身素衣,根本也不厚,就跟我们现在这样差不多,邪门的来了,她走到哪里,哪里的雪就开始融化!”

。。。。

张角有两位弟弟。

三弟张梁,其人高大威猛,使得一柄戒刀,武艺高强,黄巾众称其为人公将军。

此人从荆州带着数以万计的黄巾军一路向东而来与张角会师丹阳郡。

二弟张宝,为人神秘,寡言少语。

秦子豪是从张宁的嘴里才得到了一点与张宝相关的消息。

张宝并没有张梁那般豁达乐观,身形也相对张角张梁二人更为矮小。

“二叔比较孤僻,但是他对太平要术的研究,并不亚于父亲。”

受到连年灾害的影响,在宛陵城的大街上已经彻底看不到在营业的商铺。

即便是有钱,在宛陵城想要买东西也远远没有在徐州那样方便。

在宛陵街头。

来来往往除了汉军就是黄巾军。

“所以咱们二叔也能驱雷掣电?”

张宁并不是很清楚。

从小到大,张宁都很少和张宝聊天。

“应该可以吧,我记得,二叔和父亲的本事是一样的。”

春夏之际本该是雨水连绵。

但张角所到之处皆为晴空万里。

当地百姓总说。

若是阴雨突然放晴,必然是天师将至。

“那你呢?你能改天换日,驱雷掣电吗?”

张宁当然不行。

太平道这个东西是需要修行的。

“我不行,但是父亲有几个很出色的弟子,他们好像可以。”

在张宁这里,秦子豪什么都能问到。

即便是张角平日里藏着掖着的东西。

她也会全盘托出。

“父亲说,你虽然智勇双全,但是天赋上并不出众,想要学习太平道会很困难。”

秦子豪对太平道并不是很有兴趣。

他更关心,黄巾军什么时候开始造反。

“现在我们已经有五万人了,到时候拿下这座城池应该很简单。”

在黄巾军内部。

造反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张宁突然想起当初在徐州城外与秦子豪初遇时的场景。

“你当初在徐州的时候,是怎么知道我们要起义的?”

总不能直接告诉张宁历史就是这么写的吧。

秦子豪故作神秘。

“你要是教我怎么骑马,我就告诉你,怎么样?”

秦子豪虽有万夫不敌之勇却不善骑马。

每当张角派发任务,需要长距离快速移动到某处的时候。

他就只能和张宁共骑一匹马。

还不等张宁答应下来。

裴元绍就找了过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