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路,白氏果然又出现在他们后面。

路上人多,长长的车队看不到头。

柳筝觉着这次最少需要两天才能拉开距离。

所以面对白氏跟着他们,他们也无可奈何,因为根本就甩不开,速度快不上来。

晌午吃饭时,白氏热情地过来打了招呼,还是没提目的,就回去。

她不提目的,柳筝就当做不知,也不瞎打听对方的情况。

但是,挡不住对方主动提,现在柳筝两人已经知道,她的家庭情况。

她男人姓石,名山,当兵多年。

两人有三个儿子,分别大柱、二柱、三柱。

老大和张玉同龄。

父子四人长的很像,全部黑壮黑壮的。

当时白氏说的时候,还给留柳筝和张玉指了指。

柳筝和张玉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三个男孩都长得十分壮实,皮肤黝黑,一看就知道是经常干农活。

他们跟在牛车旁边,时不时地帮忙搬东西或者拉车。

柳筝当时还对她商业互吹了一次。

你们家孩子真能干。”

“哪里哪里,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嘛。

到了傍晚,天色渐暗,张玉碰到一处有村庄的地方,就准备停车做饭,明日再出发。

“张玉兄弟,这就歇了。”

石山被自己婆娘逼的没办法,只能过来跟两人说话。

张玉看出石山是个老实忠厚的汉子,也不因为白氏冷待他。

“再走下去,还不知道能不能再碰见村落,现在停下来休息方便些,也能让牲口吃点草料。这里用水方便。”

“你说的有理。我们也不走了。”

石山考虑到自己情况,决定今晚也在这里歇息。

张玉倒是想提醒他,继续走走也行,石山家的婆娘总感觉安着什么心思。

柳筝开始生火做饭。她热了一些烧饼,又煮了一锅小米饭。

虽然简单了些,但这种时候能吃上一口热乎的就已经很不错了。

张玉看看和他们相隔几米的石家,突然觉得有这么一户人家在旁边也有好处。

至少他现在去村子里面打水不用担心柳筝一个人在这里会出什么事。

“你在这看着火别让它灭了,我去村里打点水来。”

柳筝点点头。

“张兄弟,带大柱一起。”

白氏看见张玉提着桶往村里去,急忙把大柱扔出来。

石大柱提着水桶走过来闷声闷气地叫了一声:“张叔。”

柳筝听到“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

她觉得这个称呼太逗了,明明张玉和石大柱一样大却被叫做叔。

石大柱顿时脸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张玉瞪了柳筝一眼。

“大柱,咱们各论各的,你叫我名字,或者叫哥也行。”

千万别叫叔。

他和石山因为是同袍,没办法才兄弟互称。

不然,石山这年纪,在外面都能当他叔。

石大柱明显松了一口大气,声音都高昂起来,“张哥咱一起去吧。”

张玉点头带着石大柱一起往村里走去。

回来的时候,他手里不仅提着满满一桶水,还拿着一个萝卜。

“哪来的?”

柳筝好奇地接过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她还以为今晚要干吃烧饼呢,没想到张玉竟然弄来萝卜。

“跟村里的人家买的。”张玉一边回答一边将水桶放在地上,“花了一文钱。”

“太好了!”柳筝高兴地拍了拍手,“我赶紧切了,等饭后炒个萝卜丝,也好换换口味。”

说着她就拿起葫芦瓢舀了点水开始洗萝卜。

洗净后放到板子上切成丝,动作麻利又熟练。

那边张玉已经把饭盛出来端进车厢。

张玉已经把饭盛出来端进了车厢。

幸好车厢里面有个箱子可以当桌子,两人在里面吃饭倒也方便。

锅烧热了倒上油,调料不多,而且很贵,柳筝小心的捏了几粒花椒扔在锅里。

随着“滋啦”一声响,她将切好的萝卜丝倒进去。

铲子快速翻炒,不一会儿香味就飘散出来。

张玉已经拿了个盘子过来等在旁边。

不止张玉,另一个小黑影也窜了过来,直直的盯着柳筝的锅。

是石家的老三,今年刚五岁。

柳筝对这孩子突然窜过来有些不满,所以沉默的翻炒没有说话。

这孩子怎么一点礼貌都不懂呢?

“老三,给老娘回来。”

听见白氏的声音,柳筝惊讶地扭头看了过去。

只见白氏正站在不远处瞪着眼睛看着这边。

白氏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一把将老三拎了回去。

嘴里还骂骂咧咧地说着:“你这小崽子怎么这么没规矩呢?看别人做饭像什么样子?回家看我怎么收拾你!”

人就是这样,刚才柳筝以为是白氏怂恿的孩子,所以不满。

现在看出不是白氏,而且她还在管教孩子,心里的情绪就没了。

菜炒好,盛到盘里,柳筝留在锅里满满一铲子。

“给你留了一点点,你拿个碗过来盛走就行。”

跟不远处的石三柱说完,她跟张玉一起上车吃饭。

“味道怎么样?”

看见张玉夹了一筷子菜,柳筝满怀希望的问道。

张玉默默地嚼了嚼咽下去。

“你可以自己也尝尝。”

张玉终于开口了,声音平静无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