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明成祖朱棣

征战天王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

年号“永乐”。

严厉镇压建文朝部分反抗旧臣的同时。

对跟随他“靖难”夺位的文武功臣,都给予提拔重用。

对战死的将士,也进行追封。

对朱允炆的故吏。

凡是真心归附者,朱棣也量才施用。

削藩之后,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力量,以防外寇入侵。

迁都北平。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休养生息、移民屯田和奖励垦荒的政策,努力恢复和发展遭受战争破坏的社会生产。

随着农业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永乐时代的造船业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所修造的航海宝船,最大的长44丈,宽18丈,可乘载1000多人。

并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等先进航海设备。

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造船国家。

朱棣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永乐元年(1403)七月,他授命解缙组织编纂《永乐大典》。

要求书的内容详备。

凡有文字以来的经、史、子、集百家之言。

以至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都要收罗进去,毋厌繁浩。

于是先后调集了3000多人,用了四年的时间。

这部拥有22937卷,约3.7亿字的世界历史最大、最牛逼的百科全书。

横空出世!

可惜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此书大部遭焚毁,剩下的也多被劫走。

在对外关系。

朱棣一面广泛吸引外国使臣来中国贸易。

一面派出自己的使团出访外国。

永乐五年(1407),朱棣下令在翰林院开设“八馆”。

训练培养通晓外国语言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才。

同时朱棣还命令福建沿海修造大批海船。

仅永乐元年(1403),福建造船厂就建造海船137艘。

永乐三年(1405),朱棣派太监郑和出使西洋各国。

永乐三年(1405)七月,郑和率领27800多人的远航队伍。

带着大量的丝织品、瓷器、铁器、布帛和充足的口粮,日用品等。

分乘62艘宝船,自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集合启航。

郑和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先后29年,七次下西洋。

行踪遍及今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船贵重物品颇多,人们称大明船队为“宝船”。

朱棣把我国古代的航海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朱棣即位后,继承父亲朱元璋的未竟之业。

以通好和防御两种策略,巩固和发展了大明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事业。

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

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为我国满族人民的祖先。

朱棣派使臣前往招降。

女真各部的首领相继归附,甚至连一些元朝故臣也入京,进贡马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