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排队的人变多了,但像宋雁这种特殊人才却没遇到。
朱慈炯索性把活交给宋雁,让他代替自己当考官,他相信特殊人才会相互吸引。
朱慈炯在城外逛了起来,他发现即使是难民各自的状态也不相同。
生活好的难民住在临时搭着草棚厘,可以看见简易的炉具,还是有一口吃的。
有的难民就不行了,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大草堆,有一个简易的入口,进出都用钻的。
这还不是最差的,最差的就是只有一床破被,找一个被风的地方一放,再在旁边划个圈就是家了。
但还有一部分难民有自己帐篷,有马车和护卫,在远离大部分人群扎营,这种就是北边逃过来的有钱人了,这种人是不屑于去领粥的。
这些都是活着的难民,还有死去的难民,条件好的可以花钱买一口棺材,再交一点钱买一块儿地,才可以葬在城外的乱葬岗。
之所以要交钱,是因为乱葬岗也是有主的地,没有主人的允许也不会让人随便用的。
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还是朱重八的时候,父亲死了都没钱买地,那时他还是本地人呢。
更不要说流民这些外乡人,不花钱乱葬岗都没你们位置
叫乱葬岗只是因为这不是宗族的墓地,各种姓氏混合在一起,只要交钱就让人用,因此就叫乱葬岗了。客死异乡的外乡人基本都是葬在这里。
而没有钱买不起地的,只能破席子一卷就放在路边,任由尸体被野狗啃食。
所以古代话本里才有那么多卖身葬父,卖身葬母的桥段,就是因为这个,现在扬州城外这种生意同样红火。
卖身安葬双亲的大有人在,所以这个时候收仆的价格也便宜,许多城里的大户都设下摊子在这儿收仆。
看的顺眼的半大孩子,就和其父母签订契约,之后向官府报备一下,这些孩子就入了奴籍,成为家仆。
年轻力壮的男人女人同样有人要,但更多的是老弱妇孺没这样的机会,只能等待救济,等不到就只能饿死了。
朱慈炯见到这种场景也有些于心不忍,接着他返回城中去见史可法。
“殿下,您来见老臣有什么吩咐?”
“扬州城外难民成群,史老可有应对之策?”
史可法微微叹了口气,道:“现在国库空虚,维持四镇和左良玉这些兵马的军费尚且不够,老臣一直在想办法,奈何手中没有银子。
所以老臣委托城中富户,设棚施粥,以解难民之困。”
“可城外有几万难民,施粥也救不了几个啊!阁老有没有其他办法?”
“倒是有一个办法。”
“史老请讲。”
“这个办法还是需要号召乡绅富户,将土地租给这些难民,让他们成为佃户,这样难民有了地种,就能活下去了。”
朱慈炯知道史可法既然想出了办法,但没有执行肯定是遇到了问题。
朱慈炯问道:“此法有何难处?”
史可法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边说一边踱起步来,道:“这其一嘛,若想让乡绅租土地给流民,他们必定趁机提高地租,且官府不得干预。”
“这倒还算合理,毕竟人多地少,涨一些地租可以理解。其二是什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