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书卷轴呈现的视频中,迎面而来的是一座营帐。

外面是瓢泼大雨,侍卫在雨中坚守,哆嗦不止。

而营帐内,热气腾腾,传来了皇帝和宦官的说笑声。

仿佛,帐内账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看着这场景,万界的观众们疑窦丛生。

“王振这阉宦,不知道在憋着什么坏!”

“难不成,还想让朱祁镇去他家里喝茶聊天?”

“朱祁镇啊朱祁镇,你可长点心吧!”

意识到事情不对劲,朱元璋不由得忧心起来。

“有王振在,就没有大明什么好事!”

“之前,他竟然为了他家的面子,不惜让大军改道!”

“更让咱气愤的是,朱祁镇这头猪竟然还答应他了!”

“兵贵神速的道理都不懂吗?”

“再不跑,瓦剌都追来了!”

不单朱元璋忧心,对于明军的命运,朱棣很是着急。

他生怕明军这么一耽搁,被瓦剌给包围!

“这朱祁镇,真是个人才啊!”

“行军打仗,贵在审时度势,有自知之明!”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想我赵构当年,就知道金兵来势凶猛!”

“所以,早早地,看到金兵追来,我就跑了!”

“而且是,能抄近路就抄近路!”

“天塌下来,有那些武将在!”

“我赵构,只要知道怎么跑就得了!”

“要是像朱祁镇这么傻,我早就在五国城陪父皇和大哥了!”

“再怎么说,我也是铁骨铮铮!”

“怎么能让金人抓住?被他们所俘呢?”

“朱祁镇啊朱祁镇,赶紧跑吧,还等什么!”

深谙逃跑之道的赵构,都觉得朱祁镇有点拖拉了。

就在万界的皇帝们着急的时候,天书卷轴呈现出道道文字。

随着视频的播放,土木堡之变的真相被一步步揭晓、

【朱祁镇的骚操作!】

当明军冒着风雨来到蔚州后,王振又有了新想法。

他建议朱祁镇按照来到蔚州的原路再折返回去,再撤军。

为什么呢?他怕明军踩了他家地里的庄稼!

可笑!荒唐至极!

几十万明军将士的性命,难道抵不过王振家的庄稼?

可对于王振的馊主意,朱祁镇想都没想就执行了。

就这样,一路走过来的明军,又原路回折返。

疲惫不堪的明军,被朱祁镇和王振二人折腾的越发士气低落。

当大军走走停停,来到怀来附近的时候,辎重部队却没有及时赶。

没办法,王振只得令先头部队在原地驻扎,等待辎重。

可就在这时,瓦剌人已经追了来!

眼瞅着气势汹汹的瓦剌人杀来,朱祁镇也没有了旅游的心思。

之前他抱怨没有好天气,耽误自己游山玩水。

现在,他脑子里只有惊讶!

瓦剌人,怎么来的这么快?

其实他错了!是他朱祁镇走得太慢了!

看到瓦剌人追过来,朱祁镇没有一丝战意。

在众将的护卫下,朱祁镇躲在了怀来城之外的土木堡。

...

【被困土木堡!】

土木堡是什么?是一个城堡!

是长城防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城堡在怀来城东部二十多里左右,是一个船形的城堡!

南北长大概五百米,东西长也有一千米。

再说城墙,那也有六七米高。

至于材质,则是土筑砖包。

在当时的情况下,土木堡规模并不小。

此堡乃是大明京师北部的三座大堡之一。

土筑砖包的结构,在防御,虽比不铜墙铁壁,但抵挡瓦剌人的进攻还是可以的。

对于重兵防守的土木堡,瓦剌人不是没有破城之策。

土木堡虽说防御性强,但也有短板,水源!

也先不傻,当即便派人将土木堡的水源给掐断。

此时,守在堡内的明军,即便是想防守,也没有力气!

水源一断,明军仿佛就是没有血供给的龙!

即便是再能呼风唤雨,失去了血,不出几日,龙也会成为虫!

在瓦剌的断水限制下,土木堡内的明军陷入无法应对的死局。

此时,在城内守卫的明军,脸纷纷显露着败意和沮丧!

完全不复当年出征之际的豪气与英勇!

他们的皇帝朱祁镇呢?

更是不知所措!

就像待宰的羔羊!

瓦剌再不撤围,就算朱祁镇是皇帝,也没辙,也得渴死!

可即便如此,明军将士也丝毫没有低头的意思。

即便是死,也要拉瓦剌人一起!

他们恨不得冲出去,与瓦剌人鱼死网破。

但他们不能,他们还要守护皇帝,守护朱祁镇。

...

【也先套路深,朱祁镇想回大明!】

那朱祁镇呢?有与瓦剌决一死战的想法吗?

没有,他现在的想法,只有一个,回去找母后。

瓦剌套路深,他想回大明!

那王振呢?就没有什么破敌之策吗?

事已至此,即便是神气的王振,也蔫了!

或许,求和才是朱祁镇和王振唯一的生路?

想着,朱祁镇便派人出堡找瓦剌议和。

那么,瓦剌人会放过他们吗?

会也不会!

知道朱祁镇被困,老狐狸也先便假意和明军议和。

可就在朱祁镇以为自己能逃出生天的时候。

就在明军将士们以为他们有救而放松戒备的时候。

也先突然率领瓦剌大军朝着土木堡发动猛攻。

原本还沉浸在逃生的喜悦中的王振和朱祁镇,这下没注意了。

就在二人在帐内饮酒庆祝的时候,护卫将军樊忠冲破帐外防御,冲了进来。

此时的樊忠,口吐鲜血,浑身布满伤口,拿着铁锤气势汹汹。

...

【王振被锤!】

【义愤填膺的樊忠!】

“樊忠,你这是干什么?要造反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