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秉忠走下台阶,将奏书接过来递给建康帝。

“好,都是大楚的好儿郎!夏秉忠,将诸将功劳唱于殿内!”

建康帝显然十分高兴,让夏秉忠将诸将功劳传唱于太和殿内。

“诺!”

夏秉忠接过功劳簿,开始在殿内念起此次大战功劳大的将士。

开国一脉年轻子弟,除去贾琮,还有四名立下大功。

而崇源一脉足有十余人。

由此看来,在年轻一辈,开国一脉也弱于崇源一脉。

不过好在还有贾琮这个怪物在,能力压满朝勋贵年轻一辈。

夏秉忠嗓音洪亮,但太和殿过于空旷。

所以只有前面众多文武官员能听见。

后面的官员只能听到模糊的声音。

不过这份名单也不是念给他们听的,所以他们也都不在意。

待夏秉忠将功大之人全部念完,文物众臣就开始商议封赏事宜。

一切按照功劳确定完毕后,就只剩下贾琮了。

不同于其他人,贾琮的功劳很大,但也颇有争议。

自古以来,武将沙场搏命,文官在朝堂之压制功劳。这也是常有之事。

依着贾琮的功劳,可封一等子,也可封三等伯。

一等子为正一品,三等伯为超品。

这一一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就完全不同了。

“陛下,怀远将军贾琮阵斩敌军可汗,又缴获敌军大纛。使得持续两年的战争就此停歇。臣以为当封侯!”

北静王水溶率先开口,直接将限拔高。

一等子柳芳也跟着走了出来。

“陛下,北静王所言极是。辽东之战持续两年之多,九边异族也多有异动,若非贾都尉拼死血战,只怕大楚有多线作战的可能!”

“陛下不可!国朝超品贵爵不可轻授。况且大楚以武立国,战功赫赫,威压四方。九边异族怎么敢轻易冒犯天威!”

这时候,工部尚书刘承礼站出来反对。

“陛下,臣以为刘尚书所言及是。臣附议!”

礼部尚书赵黎也出声附和。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附议!”

然后便有一众文官出来附议。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