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国内最著名的作家之一,韩平卫每天的工作很轻松。

除了采风以外,就是待在家里写些东西。

甚至什么也不做,就是发呆也可以。

作家嘛,大多都是多愁善感的人。

发呆、发愁、发疯都是正常的事情。

按照习惯,韩平卫一大清早出去散步,顺带吃了个早点。

回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个包裹。

这是他的朋友韩律送来的。

说是一个惊喜。

顺带请他帮忙做个序。

这他倒是没什么意见。

虽然他并不是很喜欢帮别人作序。

因为这代表着一种信誉。

如果不是他认可的作品,他是不愿意做的。

但如果作品好,那么即便没有人请他,他也愿意。

提携新人是他的兴趣和任务。

每个圈子都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溪流。

流水不腐嘛。

回到家,拆开包裹。

看着厚厚的稿纸,他慢悠悠地倒了杯热水。

将窗户打开,让阳光照进来。

戴眼镜。

咳嗽一声,喝了口水。

正襟危坐。

这是他的仪式感。

翻来稿纸,慢条斯理地看了起来。

“……”

“……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

“……技术愈原始,其使用范围也就愈有限;反之,技术愈先进,其使用范围也就愈广阔……”

“……”

韩平卫一页一页地翻开,细看。

半身不自觉得前倾,仿佛要将头埋进书稿里。

许久。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东西不应该发给我啊,专业性比较强,文学性也很强。”

他是个作家,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

虽然他以前也在大学教过历史。

并且他倡导历史性写作。

将文学与历史结合起来,使其变得更有深度和内涵。

他直起身,在书房里来回地走动。

他在想写什么序言。

虽然他不是历史学家,但……这影响他觉得这是本奇书吗?

既然不影响,他当然愿意写。

更别说他觉得这本书经过运作,是肯定能热销的。

既有内涵,又能大火的书,这是所有作家都追求的。

转了几圈,他拍了拍头,愣是想不到应该写些什么。

专业性太强的东西他不敢说,怕露了怯。

文学性的……

他回到座位,提起笔,写道:

“从钻木取火开始,人就有了那神秘且不可探知的文明。谁也不知道,那些失落的文明是何等的璀璨。”

“读完书,我一次次站在那些被千年古墓、树叶、野草、枝蔓覆盖掉的石碑或台阶前,对着神秘的古老文化唏嘘不已,发出由衷的赞美。”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