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

“那还有什么?”权哥两口子都想不出来了。

江枫朝一边努了努嘴:“那边,我帮你们捡回来了。”

权哥和他老婆扭头看去,就看到茶几的下面,摆着一样东西。

“灯盏?”权哥对这玩意还有点印象,小时候家里还用过,到他读书之后,这玩意就淘汰了。

江枫点头:“没错!这种样式的灯盏,很古老的。”

他告诉两人,到了六朝时期,灯盏的造型已经基本定型为油盏、托柱、承盘三个部分。

三国西晋时期的越窑青瓷灯盏,出现了将托柱做成熊的造形,并在承盘下安三个兽形或者是蹄形足。南朝的灯盏大多无足,而托柱变得很高。

而进入经济高度发达的唐代,灯盏作为实用兼装饰物而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唐代常见的造型为碗碟状,内壁有一圆环。

“这一种是明代时期的。上部似一把带盖小壶,下为盆式托座,灯芯从壶嘴插入壶中,设计得很科学,也颇为新颖。”江枫说道。

“明朝的?”权哥微微一惊,没想到自己家还有那么古老的东西。

江枫纠正道:“我只是说它是明代才出现的灯盏样式,不是说它是明代的。准确说,它应该是清代的物件,仿明而已。”

在清代,仿明的物品很多。

就连清代的皇帝都带头仿造明朝的艺术品,就更别提民间了,毕竟上行下效嘛!在古代,皇帝的爱好就是风向标,潮流的发起人。

清朝一直流行着仿古之风,清朝初年以“四王”为代表的画家喜欢模仿前朝画家,书法喜欢用古代的篆书,建筑上也喜欢仿造古建筑的风格等。

这种风气体现在瓷器上,就是仿制陶瓷的数量较多,其中仿制明朝的瓷器占了很大的比重,甚至皇帝在庆典上有时也会拿出这些仿制瓷器,可见这种风格对清朝的影响程度。

清朝仿制的瓷器,大多十分精美,有时连专业人士也会“打眼”。

“清代的仿品,应该也值钱的吧?”权哥问道。

“看仿的程度了。有些仿品甚至比原作还要精彩绝伦,也就更值钱。这灯盏,仿得还算不错,值三五万元。”

灯盏上的“紫口”,是当初为了模仿,涂的一层咖啡釉,底部也有一层酱色的釉彩。

其实,虽然清朝的工匠们的确在努力模仿前朝的瓷器,但由于瓷器的釉料、烧制工艺等方面的差异,仿制出的瓷器依然与原版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整体来说清朝的瓷器胎料比明朝的更轻,青料款识也比明朝的底款更浅一些。

“三五万?那也可以了。”

权哥倒是不嫌弃,打算先放在家里收藏,反正自己现在不缺钱用,没必要变现,说不定以后还能升值呢?

那些富豪,都会打量购买古董文物。你以为他们喜欢?这其实也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一种保值的投资。

大部分的有钱人不傻,他们做什么,你就跟着做,基本上不会吃亏的。

“可惜了,以前的老物件都丢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值钱的。”权哥的老婆说道。

实际上,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是这种通病,喜欢新的。

不像老一辈,什么都不舍得丢,说还能用。老一辈,真正是将节俭刻在了骨子里。你把几十年前的铜盆丢掉,他们可能都会去捡回来,甚至还要打你一顿。

“扔了就扔了,还想那么多干嘛?自找不痛快。”权哥倒是看得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