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份。

苏大海,一大早就带着老婆和他四处凑来的一万块钱,去了古玩市场。

他平时人缘好,再加,又在当地买的房子。

很多人还是愿意借钱给他,卖这个人情。

就连借钱的用途也都没问。

本来,按照“大仙”的意思,捡漏的那几个古玩,用不着这么大价钱。

但是以防万一,还是多备一点钱。

那个什么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肯定价值不菲。

万一被别人买走,那就得不偿失。

古玩这东西,他也得知一二。

早些年,七八十年代,那时候他还小,就有不少知识分子下乡收购。

一个破碗,都值个好几百!

要知道那可是七八十年代,搁两千年,能抵好几个万元户了。

“按照这个发展,大仙口中的20年后,这些古玩可不得更值钱?”

“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捡漏,这看了半天也没看到梅瓶……”

苏大海心中暗自嘀咕。

就在他四处晃悠时,忽然看到一个蓝釉色的梅瓶,和“大仙”口中所述的那件非常相似。

古玩市场,他平时下班也没少转悠。

那摊主看去面生。

而且只有一件卖品。

还时不时地环顾四周,显得有些局促。

苏大海为了不让他紧张,装作无意前。

“哟,老板!”

“您手里这货,看去挺滋润,多少钱卖啊。”

“五百!”

那人见有人前,赶紧将梅瓶抱在怀里,生怕被人抢去。

五百块,在两千年,相当于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

也不算少了。

一般人真不愿意出手。

当然,东西品相好,自然有人愿意收购。

“哟,这价格开的还不低,你给我搂一眼看看真假!”

苏大海勾了勾手。

朱喜顺有些犹豫,这东西毕竟是家里老人传下来,要不是手头拮据,还真不愿意卖。

但最终,还是生活打败了他的留恋。

他慢慢将梅瓶递给了苏大海。

苏大海将梅瓶拿在手里。

根据“大仙”口述的细节做比对。

釉色发亮、瓶身呈蓝色条纹,手感滑腻,纹龙图栩栩如生……

细节全都对得,说明这只梅瓶八九不离十。

不过他还是想做最后确定。

“冒昧地问一下,您是叫朱喜顺对吧?”

那人闻言,吓了一跳,赶紧问道:“你怎么知道。”

“别紧张,我看你这身衣服应该是钢厂的工人,我也是,以前见过你,你肯定没印象了。”

“这样吧,也别500了,就488,你发我也发!”

听完苏大海的话,朱喜顺总算是踏实不少。

既然是工友,也不差这十二块钱。

“行吧,钱给我,这东西就给你!”

“这瓶子是我爷爷留下的老物件,要是最近缺钱,我还真不舍得卖。”

“给,488吧,你数数。”

苏大海将钱递给朱喜顺,随口问道:“你还缺多少钱,实在不行,我借你点?”

苏大海知道这东西价值不菲,赚了别人的钱,心中有愧,多少想要帮点忙。

朱喜顺眼睛一闪,但很快摇摇头。

“也没差多少钱,谢谢你好意!”

就在两人准备成交时,旁边突然窜出一人。

“慢着,你这瓶子我出800收了!”

这突然来的一出,搞得旁边的摊主和买家,都来了兴致,全都围了来。

看热闹都不嫌事大,玩古玩的,最喜欢看人斗价,反正不是自己出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