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为了活命,倾家荡产买了充饥一天半天的粮食,

尽管叶麟秋开仓放粮施粥,救了不少人命,

可现在炒粮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不能一直放粮,

那些变卖的家产买的的粮食吃下了肚,

可变不回钱财,没钱的还是没钱,

管他是一两一石,还是六十两一石,

反正平头百姓就是家徒四壁,整个京城的人都是死气沉沉的。

现在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虽说人人都觉得官字两张口,有的进没的出,

可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这些身无文分的平头百姓,

也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西街那里走一趟。

而西街这条街原本是青石大人巧取豪夺全霸占了的旺市,

这条街的商家八成和他有裙带关系,为青石赚钱的,

这一下青石倒台,树倒猢狲散散的,

几乎是京城最旺的街市已经被冷清了半个月。

如今叶麟秋就将这里布置起来成为新的米市,

并根据在旧米市刻意记下的账目,

为那些买了天价口粮的百姓退钱换粮,

只要证据确凿,账目清晰的,花了多少都原价奉还,

是取回银子还是按市价一两一石换粮,

都归百姓们自愿,就是没留下凭据的,

也按人头次可以略微退些银子熬过这些日子,

明末资本已经萌芽,只要能熬些日子,大多数人还是能有生路的。

这天退朝下来,李韦均经过西街回家,

却意外发现这条冷清了半个月的街道突然门庭若市,

人满为患,挤了一圈又一圈的人,而且还是十分老实地排队!

从来不屑了解街头告示和传闻的李大人,

也受到了影响,突然发现他家一个下人也排在里面,

忍不住走过去将这家伙拉了出来:

“汪方,你这是干什么?你怎么说也是我礼部尚书的下人,

是什么人不能让你先办,要和这些白身一般排队?”

那汪方说:

“哎呀,主人啊,这是叶指挥使新办的米市,

前些日子买了高价粮的人都能退回差价,

并且也开始卖粮了,说是皇担保,粮价稳定呢!”

李韦均眼睛都睁圆了:

“这米市向来油水丰富,一家都吃不下,

是我们礼、刑、吏、户四部的人公共开设的,

这个叶麟秋一个人居然打算直接吃下来?他凭什么!”

汪方说:

“主人呀,您又不是不知道,

米市那下闹得都好几天不开门了,

现在这粮价是稳下来了,可没地方买啊,小人也有家人要吃饭的,

这地方有粮卖,听说还给补原来被坑的差价,

怎么说也得来看看是不?”

李韦均摸了把胡子喃喃地说:

“这一次全京城官那一个叫血本无归的,

这叶麟秋就是神仙下凡一天也点不出那么多银子来,

哼哼,说是补差价,没银子补老夫看你怎么办!”

说着就看一个老人前感万谢地在锦衣卫的协助下,

拖了好十来大袋米出来,看那样子一袋有两百斤。

“哎呀,真是谢谢你们了,因为听说到处绝收,

小老儿把全部家产当了,二十两银子买了一石米,

现在居然真补差价,想来一家子吃饭,还是拿米的好。”

那个年轻的锦衣卫一边帮他把粮食搬出去一边说:

“老人家,不用谢,年景虽然不好,但粮食产量还在的,

以后这米市有皇担保,价格不会随便涨跌的,

要粮来这儿买保管没事。”

老人一边雇车拉米,一边说个没完:

“好嘞,以后只来你们这买米,哪儿也不去!”

李韦均额头的汗水就滴了下来:

“汪方,叶麟秋是大风刮来的银子么,

全城这多买了高价米米的人,他真一个个补银子?”

汪方想都不想就回答:

“那当然,这些人有一个是一个,早来的都领完了,

就是这儿认人头,一家子多少口只能领一次,

那打算蒙混过关的是一个都没混到。”

李韦均点点头说:

“锦衣卫对京城户籍自然是了如指掌,

这事肯定是瞒不过他们的。”

突然想到自己买了百万石,这一下差价补过来,

那天大的损失不是回来了?

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月31日到2月15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