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一场输了就会失去生命的比赛,你有赵星河和凯文-杜兰特,最后10秒,你的球队落后2分。你会选择他们俩谁来执行最后一投?”
本-霍兰德在比赛后,被问到这个问题。
本-霍兰德的选择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道:“我选凯文-杜兰特。”
本-霍兰德紧接着解释道:“能出手是前提,我一定会选出手成功率最高的人。”
“很庆幸,今天我们跟德克萨斯大学没有打到,需要靠绝杀球来决定胜负。”
本-霍兰德的这番话,解释了篮球的本质,特别是对于一个得分手的本质——出手。
赵星河有足够的技巧,甚至能够用不太常规的投篮动作完成出手。但这都不是绝对能保证他完成出手条件,最终决定出手成功率的条件,还是身高和臂展。
记者还在追问,“那你认为凯文-杜兰特比赵星河更好?”
本-霍兰德接着道:“不,因为当我拥有赵星河的时候,我们的球队不会打到最后时刻,就像今天这场比赛一样。”
“为什么?”
“因为他足够聪明。”
本-霍兰德点出了赵星河最大的优势——篮球智商。
赵星河对凯文-杜兰特的最后三分钟,是他在NCAA最经典的比赛。
这场比赛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刚刚逼出了赵星河的背身,虽然不太成熟,但他依靠自己的智慧,把不成熟的技术给用活了。
而再之后,赵星河让拉塞尔-威斯布鲁克与阿隆-阿佛拉罗换防了。
那是赵星河的灵光乍现。
赵星河自己并不害怕控卫去防守,他的投射能力,让他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的身高优势去完成投射。并且,赵星河在与拉塞尔-威斯布鲁克无数次的一对一中,锤炼出来了非常多的应对控球后卫的防守技巧。
可凯文-杜兰特不一定,他在德克萨斯大学,需要自己完成非常多的运球,然后再去终结进攻。
而这一点,就是凯文-杜兰特最致命的地方了。
拉塞尔-威斯布鲁克同样拥有丰富的,防守比自己高的球员的经验,所以他突然防守凯文-杜兰特,效果拔群。
凯文-杜兰特连续两次被抢断,直接葬送了比赛。
而赵星河最终以全场56分的数据,为这场极致的一对一之战,画上了句号。
雷吉-米勒道:“这是一场伟大的,足以载入篮球史册的比赛。”
“可惜这场比赛不是决赛,否则这将会是一场不亚于‘魔术师’与‘大鸟’的一次对决。”
雷吉-米勒说的是1979年的NCAA决赛,那年参加决赛的两支球队分别是——密歇根州大以及印第安纳大学。
密歇根州大的头号球星叫埃尔文-约翰逊,外号“魔术师”。
印第安纳大学在那一年,依靠一个叫做拉里-伯德的家伙,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冠军争夺者。
那是美国篮球历史上,著名的,贯穿NBA80年代的,“黑白双煞”争锋的初章。
雷吉-米勒一直觉得,赵星河的模版,更应该是“大鸟”拉里-伯德,而不是斯科特-皮蓬。
但雷吉-米勒也理解,赵星河与斯科特-皮蓬扯上关系,更方便展开他与姚明之间的故事。大卫-斯特恩有他的算盘。
赵星河这个时候很累,他好长时间没有在一场比赛,消耗如此多的体能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