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曜勃然变色,不悦道:“道子,不可妄言!”

“陛下便是今日要斩了臣,臣也要说。自渡江以来,这些高门动辄威逼天子,远有王敦,近有桓温,陛下难道都忘了吗?先皇面对桓温逼迫寝食不安,若非献公(王坦之)劝改了先皇遗诏,如今这天下……陛下想一想还活着的海西县公!”

司马道子说到这里,跪地泣不成声。

桓温当年北伐失败,想要在朝中重新树立威信,于是以不能生育为由废皇帝司马奕为东海王,后又降为海西县公。

即使当时司马奕已有子嗣,可桓温一口咬定那些非司马奕所出,谁又敢和他辩驳。

被桓温迎立的先皇帝司马昱,每日战战兢兢,常惧废黜,不久忧愤得病。

在他病重想要召桓温入朝辅政的时候,连下四道诏令,桓温均不理会。司马昱于是留下遗诏,命桓温依周公先例摄政,并留下了一句:“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当时王坦之在司马昱面前侍奉,就撕毁了这张遗诏,并劝谏另立了一份,据说桓温拿到改过的遗诏,很是失望。

对于这些事情,当时十多岁的司马曜自然是有耳闻的。

“起来吧,依你说,该怎么办?”司马曜低声问道。

司马道子见司马曜被说动了,擦了擦眼泪起身,道:“陛下,臣以为朝廷应该抢在谢公之前对文延之封赏。如今文延之因谢氏冷落而心生不满。如果陛下这个时候下诏启用他,就是谢氏也不好阻拦。如此以来,那文延之一介武夫必对陛下感恩戴德。臣听说,他北上的时候每到一城自己不取分毫,皆分赏士卒,故很得将士喜欢。又严禁骚扰百姓,故在百姓中,也有威望。”

“文延之所收复五郡之地,划入豫州,陛下可任文延之为豫州刺史,督豫、司、雍三州诸军事。命桓石虔回荆州继任桓冲之职,以桓伊为江州刺史,有此三州,足以与谢氏相抗衡。而文延之有北伐之功,也可使北伐非谢氏一家之功。”

司、雍二州如今还在氐秦的手里,其实文延之的实封只有豫州一州刺史。

司马曜听了,皱眉道:“如此倒是可行……只是那文延之如今一介寒门,要封赏他这般官职,恐怕朝臣都不会答应的。何况,朕听闻他尚不足二十,当真能担得起这般重任?”

司马道子笑道:“谯王见过其人,也觉得其有才。他若是不成,凭他的出身,陛下要换掉他易如反掌。如今不过是为了防止谢氏做大,权宜之计罢了。至于身份太低嘛……王国宝倒是出了一个好主意。”

“说来听听。”司马曜好奇道。

“武昌。”

“不行!”司马曜断然拒绝道:“武昌是要许配桓修的,你不知道吗?更何况,文延之什么身份,要是将武昌许配给他,司马氏岂不成了世家笑柄?”

“臣自然知道,可如今桓冲刚逝,桓家也不可能来娶。再有,文延之尚武昌之后,自会与桓家有嫌隙,也免得到时候文延之倒向桓氏一边,再成一祸。其三,文延之如此身份蒙恩尚主,岂有不为陛下效死力的?以往朝廷面对王敦桓温之流束手无策,皆因朝廷没有自己的军队,今后有了文延之,就如同元皇帝有了祖逖。”

当初元皇帝司马睿以祖逖制衡王敦,祖逖一死,王敦立刻引兵入建康。

司马曜用手指敲着案几,最后还是道:“朕下不了这个诏。除了这个办法,再想一个。”

他若下了这个诏,今后在那些高门面前都要抬不起头来了。

司马道子见司马曜无论如何也不肯,就在原地想办法,过了一会,他忽然喜道:“陛下不愿下诏,如果是其它人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