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点要求,李然自然应允。

其实,确实如贾诩所说,他这是在做好事。

两个姑娘不必再担惊受怕,到了山也能安稳生活。

老两口也有了钱能够生活下去。

在战乱期间,强抢的都有,花钱买的反倒是成了做善事。

……

满足贾诩要求之后。

干劲也更足了。

根本不用李然去挑选青壮,贾诩就跟到菜市场买菜一样,亲自出马挑选。

在这种时候,人命真不值钱。

给口饭,给个住所,就溜溜的跟你走。

贾诩挑选,也是有几个标准。

单身魁梧青壮优先,会骑马优先,有一技之长优先。

至于那拖家带口,那只能往后稍一稍。

在安阳县呆了两天,招募了一百五十多人。

其中有一百二十人是青壮,其他三十几人,多是妇人跟孩子。

又到荡阴县,招募了将近二百人。

总共将近四百人,浩浩荡荡的大队伍,开往党郡。

其中有三百左右青壮。

而这时候的贾诩,又有了他的用武之地。

毕竟这里面所有人,只有贾诩一人在军营呆过。

想要管理将近四百人,那就必须要用到军营的管理方式。

五人为一伍,有一个伍长。

二十人里面再挑选一个什长。

再以百人进行分队,总共分成四个队。

每百人有一个百夫长。

只要出了问题,那就一层一层问责,简单有效。

一行人,用了四五天时间,来到高都县。

没法子,人数多不说,其中还有一些妇人,孩子的,行程自然要慢一些。

招募的这些青壮,其中也有不少人才。

其中有几个是寒士出身,会读书识字。

瓦匠,木匠,有将近十人左右。

最重要一点,还招募了两个铁匠。

在汉朝,食盐跟铁,那都是官方统一管理。

特别是铁矿,盐田,禁止私人拥有。

只要抓住,轻则流放,重一点,那就是直接砍了。

但有政策,下有对策。

走私食盐的,私挖铁矿的,还是有不少人在刀尖行走。

谁让这些利润够大呢。

相当于无本买卖,只要人工费点时间挖出来,那就是钱财。

所以,铁矿石虽说少见,但也不算难买。

而且价格也不贵。

李然招募的这两个铁匠,岁数都不小。

据说在洛阳给军队打造过武器,岁数大了,退休回老家。

好日子没过几天,结果又成了流民。

这两个铁匠,李然可宝贵的很。

铁矿石便宜,但现在市面的武器可很贵。

别的不说,这两个铁匠随便打造点战刀,就能赚不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