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网发表的那篇论文肖海洋早已保存了备份,剩下的也只是进一步做些修缮和细化的工作,

算得比较琐碎麻烦,

再加肖海洋并不是那种特别耐心地人,

于是他决定把整篇论文分成五个部分,每两天完成五分之一的任务。

忙到凌晨三点,

肖海洋看了一下手机,发现赵西晰并没有给自己发任何一条消息,

即便早回料到如此,但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叹了口气,肖海洋重新打开word文件,

停滞了几秒后,敲击键盘写下了一行标题,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说实话,按照肖海洋原本的性格,这种明晃晃的剽窃行为他是相当不齿的,

但是放到现在,

两个世界文化产业以及文化历史的差异无疑给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成功捷径,

其他行业他不清楚,

但电影剧本这一块儿,他可是行家啊!

自己原先那么多年的时光之中,或多或少的也细细揣摩过一些剧本,

有的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但有的却深深印在了脑子里,并且几乎是相当卖座的经典。

再加自己本身的风格比较偏激,不适合主流的电影市场,

因此想要速度的一鸣惊人,那就不得不“借鉴”一下原来世界的同行们了。

在这之前,肖海洋也给自己做了好久的心里建设说服自己,

直到第一次下手去做,那实实在在的余额数字进到自己的银行账户中后,

他才意识到此前的所谓矜持都是跟自己过不去,又何必呢?

回归正题,肖海洋选择这个本子也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大学生,在背景以及履历相映衬下,这类青春爱情题材的剧本也是最为符合的,

而且这个世界近两年来还为出现过太过于突出的青春电影,

拿《那些年》作为自己的开山之作也少了很多的风险。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肖海洋的计划是电影短片,并不是传统一个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长篇,

所以简化和浓缩是最为主要的第一环节,

同样的剧情主线,每一个角色的对话、动作,乃至于表情都需要重新构思安排,

没有相对的文字功底也徒然无功。

顺着记忆,肖海洋先把《那些年》的主脉络写了出来,然后开始一点一点的添加内容,

等到外面的太阳光透过窗帘照在身的时候,

也仅仅只是完成了百分之三十,

想想就有多困难!

见自己的眼皮实在熬不住下打架,肖海洋点击保存文档,洗漱都没来得及便栽倒在床浑浑睡去,

这一觉,就是整整的十个小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