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观筑成后,百姓们在此地又逗留多日,这才陆续散去。

临走之前,百姓们把带来的金银钱财全部捐给了孙策,有富人直接出手百斤金,穷人也把自己仅有的几个铜钱拿出来。

不少百姓在报仇之后,已经生无可恋,于是年轻的加入了孙策大军,年老的,在马邑周围得了一些田产。

不过数日之间,这座边塞小城,定居的人竟然超过了十万!

孙策索性把自己灭鲜卑得到的牛羊马,以及金银器物都集中在马邑,隐隐有做根据地的想法。

那几百个鲜卑人的余孽,如今都是六岁以下的孩子,有的才刚断奶,孙策出资雇了有学识的老者,来教授那些五六岁的孩子读书。

所读之物,都是些《大学》、《中庸》、《论语》之类劝善的书籍,严谨他们接触其他东西,尤其是不准任何人和他们提及鲜卑人的事情。

这便是孙策所想的愚民之术,甚至是奴化之术。

通过这样刻意的文化意识引导,让这些异族后裔脱去野蛮蒙昧,说大汉官话,穿汉服,吃汉人的粟米,最终冥然众人。

这边的事情安排妥当后,孙策安排龙且统兵留守马邑,自己打算带着薛仁贵和赵云,还有所有的骑兵,赶赴蓟县,去谒见那里的幽州刺史郭勋。

这位仁兄,在历史是被黄巾军攻破州府后,直接被干掉的。

不过还好,现在还活着,不然他死了的话,可就没人帮孙策表奏功劳,加官进爵了。

如今,在幽州地界,孙策可是大名人。

公孙瓒离开幽州的时候,已经和郭勋打过了招呼。

彼时,郭勋还不以为然,所以没有派人去找孙策。

但是最近情况不同了!

民间的传扬,让孙策名声大噪,迫使郭勋屈尊降贵,要去找孙策!

最重要的是,黄巾军声势浩大,每过一地,必定屠城,如今州府无兵,所以郭勋迫切希望找到孙策,让他拯救幽州。

于是,在孙策还没有动身的时候,已经有幽州别驾到了马邑,邀他一起去了蓟县。

到了蓟县后,郭勋见孙策果然容貌雄伟,身材健硕,举止言表异于常人,于是立刻知道这确实是个英雄,当即设宴,宴请孙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