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大寿,北胤遣使来朝,这是整个殇宁一年一度的大典,甚至超越万寿节,整个羽林军禁卫会在这一天全员出动。

白鸥也难得地没有偷懒,可劲往皇帝跟前凑,大家都太忙了,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异常;他这一凑就是大半天。一直到嘉承殿夜宴之前,百官于泰极殿前拜贺太皇太后,北胤使节也会在此时入殿,献上贺礼。

李遇终于坐不住了。

在高高的龙椅之上,他以广袖掩着口鼻又接连打了几个喷嚏;于是,帘幕后的周哲翎终于也坐不住了。

“皇帝不要紧罢?”周哲翎低声问道:“中午不是已经服过太医的汤药了么,怎不见好转,反而好似越发严重了。”

“孙儿不孝,劳皇祖母挂心了。”李遇又咳了几声,呼吸微喘,说话时带着浓重的鼻音,配上他还没完全张开的清瘦的少年身材和冷白的肤色,显得有些可怜,“老毛病了,不、不碍事的。”

白鸥还是站在龙座下首,时不时趁人不注意间回头偷看,却看着看着就蹙紧了眉头。

今天的确是他带着装满了桂花的荷包故意往李遇面前凑,可花粉过敏这样的小毛病,很多人都有,左不过就是打两个喷嚏,流点鼻涕,只要离开了过敏原便很快就会无药而愈。

他气李遇言而无信,跟他玩文字游戏,但这小皇帝到底也才十七,在他眼里就像是自己曾经带过的学生,他作弄李遇,就好像是教育一个不听话的坏学生,本不带着什么恶意。

在中午发现李遇已经需要服药后,他便丢了那个装着桂花的香囊,可李遇非但没有好起来,好像还更加严重了。

他小心地观察着李遇,对方在龙椅之上鼻塞气喘,如坐针毡。

白鸥心里有点小小的抱歉,老师教育学生,从来只是小惩大诫,意在导人向善,他隐约觉得自己这次的捉弄是不是有些过了。

殿外内侍长声通传,北胤使节大步入殿;于是白鸥也来不及细想了,因为那北胤来使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参见殇宁皇帝陛下。”

“免……”李遇的呼吸越发急促,还时不时抓挠着手背上裸露在外的皮肤,“免礼。”

一国之君在三朝大殿接见临国使节,仪态不雅,言语断续,实在是不好看。

周哲翎也看不下去了,悄悄让身旁的内侍传话,实在不行,让李遇自己寻个由头先回广明宫歇息。

李遇自己最清楚自己的身体,他每次病发,起先只是几个不起眼的喷嚏,之后便会引来气喘,全身还要起疹子,奇痒难忍。他现在已经忍不住抓挠,确实不能再呆下去了。

他又强撑着与那北胤来使寒暄了几句,收下了对方拜寿的贺仪后便话锋一转,“特使一路南下也幸苦了,嘉承殿内夜宴已备下,特使定要多饮几杯。”

他说着在高内侍的搀扶下起身,“秋暑未褪,朕去更衣修整,少陪了。”

“素闻殇宁国主体弱,登基十年也不能亲政,实乃万民之大大不幸。”北胤来使恭恭敬敬地行礼,语气却自有深意,“国事虽紧要,但龙体却更是金贵,还望陛下能保重龙体,早占勿药。”

白鸥看见李遇转身的背影怔了怔,他的神情也跟着怔住了。

他此前如此关注入殿的北胤使节,是因为他在野史中看过一段,这一年入宫朝贺的队伍里,有赵宏胤本人。赵宏胤借着此次入江宁,仔细刺探了北胤虚实,为日后吞并北胤做下了细致的准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他研究殇宁的历史,自然少不得对一些野史的考据,据他当年的研究,这一段虽不是正史,但可信度却极高;结合之前他亲眼所见此次北胤使节入江宁之前的诡异行为,他更是几乎可以断定自己当初的判断——

赵宏胤一定混进了江宁。

而最让他感兴趣的莫过于野史在关于这一段的记载中,赵宏胤与李遇的初次交锋,以赵宏胤铩羽而归做结。

可殿前这北胤使节令白鸥太失望了。

史书中对短命的殇宁王朝和李遇的记载或许不够详实,但对日后统一中原,建立盛世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宏胤可谓是浓墨重彩。

白鸥是历史学教授,不会只熟悉一段历史,古往今来,成大事者,谦虚谨慎都是美德;可殿前的来使如此轻佻怠慢,必不可能是赵宏胤。

他为自己不能亲眼一睹乱世枭雄的风姿而感到遗憾的同时,心里也有两分愧意。

不管史书中的李遇如何,他面前的李遇都只有十七岁,跟他教过的学生差不多,他作弄李遇,更像是教训不懂事的熊孩子,他并没有想过要给李遇多大的打击。

至少,他没有想过有人胆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毫不避讳的奚落一个皇帝。

更何况,说好的初次交锋赵宏胤会铩羽而归呢!

殿前议论纷纷,李遇并没有回身,白鸥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见少年双拳攥紧。

“特使此话何解?”

陈琸算是今天殿上不教白鸥失望的那个人,果然是一个大写的忠臣,敢在这个时候替身而出,替主子解围。

“我国主是否亲政乃我殇宁内务,岂容旁人置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