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是说他真的只有八岁?”

另外,与其异口同声的,还有远隔万水千山,身处辽国皇宫大殿上的耶律隆绪。

尽管已经老眼昏花,步入迟暮之年的他,还是被齐航的才气所吸引。

……

上百亿斤?

怎么可能呢?

要知道即便是整个大宋,所有的州县加起来,一年也产不出这么多的粮食啊!

张品纯呼吸急促,长大嘴巴,直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

而如果梦想成真呢?

天下,还会再闹饥荒吗?

能挽救多少苍生?

其他几种作物虽不敢肯定,但占城水稻的事情他还是有所耳闻。

祥符四年,当时的真宗陛下命户部的大司农们从福建开始,试图推广至江淮、两浙等路,造福世人。

奈何效果并不理想。

改良?

难道,水土的问题解决了?

毕竟困扰

只是靠一个孩童?

尽管张品纯不懂农业,但他自己也种过地,深知没那么容易。

毕竟,那可是困扰了朝廷将近三十多年啊!

相传稻种来自占城国,因此而得名。

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葡萄原本生在西域,壮如碧玉珍珠,自汉朝张骞引进中原后,成紫色圆球状。”

“味,亦有不同。”

“南人不适北方寒冷,北人不适南方湿热,所以北人去南方任官寿短,南人去北方任官同样难以长久。”

“但他们后代若在异地长大,却与本土人无异。”

“此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说是占城水稻,其实和优质的晚熟寒糯稻与寒粳稻的杂交而成,每亩至少增加一石。”

齐航说着,从桌上拿起一颗柑橘和连串的葡萄摆在张品纯的面前,方便,直观。

“齐相公,我,我代表会稽县的父老乡亲,不,是越州,甚至整个大宋的百姓们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请受我一拜!”

看到齐航脸上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那一副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神情,张品纯顿时肃然起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怪不得,怪不得他小小年纪,竟然能写下如此诗句。

怪不得,他能得到圣上和太厚的器重。

无论是气度,还是胸襟和抱负,都令人望而生畏。

“张大人请起,你我同为大宋子民,本该尽力。”

齐航将张品纯拦住,继续介绍。

“红薯,春育苗,秋收获,适宜旱地种植,味甜,耐饥,一亩旱地可收获一千多斤甚至几千斤。”

“土豆,不仅可以当作粮食,还可以做菜,生长期要短一点,产量略比红薯低,也是旱地种植,但要时常浇灌,可极其耐寒。”

“西红柿,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成酱汁或整颗罐藏。”

“玉米,产量又要低上一等,也是耐寒植物,也适宜旱地种植。”

“花生,又叫长生果,产量虽不如水稻,但也相差无几,既可以当作主食,也可以当作美味可口的零食。”

“关健是它营养价值超高,多吃能够延年益寿,比常人多活个一两年想必不成问题。”

……

张品纯暗道幸亏自己消息灵通,提前来趟齐府,否则就真是要错失良机,抱憾终生。

“航儿……”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如此高调行事,是否会惹来杀身之祸?

直至将张品纯送出府外,齐唐方才不无担忧地想要询问。

自从齐航出生时伴随着的异像和体内显现的诸多神奇,种种秘密,他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恐怕并非凡人。

“父亲宽慰,孩儿自有分寸。”

齐航当然知道齐唐要说什么,没有多言,只是让他稍安勿躁。

“少爷,人已经到齐。”

正在这时,齐全前来禀报。

“嗯,将他们带上来吧。”耐看吧x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