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人面面相觑,李昌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好像没听明白。
李昌佐道:“玉玺、虎符已在我手。但是,我李某自认德薄才浅,难坐龙位,皇帝什么的,不适合我。大夏自古本与中原同根同源,休戚与共,昔年脱离中原,也是情非得已。如今大宋强伺东南西面,威风无二金国后起之秀,也强据东部,留给我们的只有北方荒芜的大漠,加上境内沃土有限,百姓本就生活困苦最重要的是,李乾顺耽溺后宫,昏庸无能,忠奸不分,以致国力日衰。请问我们还有什么能力与宋金抗衡?”
李昌佐此言一出,下面的人无不震惊。他这是放着龙位不坐,要拱手将祖宗的江山送给大宋?他是怎么想的?他还有没有一点礼义廉耻?他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自古良禽择木而栖,我李昌佐已投效宋朝,如今大夏疆域半数落于我手,传国玉玺、行军虎符,全部为我所得,李乾顺虽暂时苟延残喘,但死期不远。李某话已经说得很明白,愿意留下的,站在左边,不愿意的留下想离开的,没关系,站在右边,我还会奉送盘缠。还是想跟我势不两立的,原地别动!”李昌佐继续说道。
大夏王族一位老者痛心疾首地颤声说:“昌佑,你真的不回头吗?大夏百余年基业,你真能狠心亲手毁掉?将来,待你百年之后,你又如何向祖宗们交代?”
此人昔日对李昌佐还算照顾,所以李昌佐向他恭敬礼貌地施了礼,说:
“我辈之人分出成败,历史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你说我自毁家门,我却说你们固步自封、井底之蛙!回归大宋,并不是什么耻辱的事,只是流落他乡的人回家认祖归宗罢了。你们赶紧站队,别耽误时间,我还有许多军政事务要处理!”
这项选择题虽然是道送分题,却让人备受煎熬,因为它同样是一道送命题。
今天选择站在李昌佐这边活着,明天李乾顺打回来便是自己的死期今天选择斗争到底的人,已是视死如归,其实命已经丢了半条至于那些打算保持中立的、准备做墙头草的人,李昌佐就算兑现诺言放他们走,也会是等到结束了李乾顺之后才会放掉,否则就是放虎归山留后患。当然,也有可能今天就放他们走,然后在路上死个不明不白。
“很难选吗?意志就这么不坚定?”李昌佐只有拿出杀威棒,说,“我数十声,还待在原地的话,我就默认你们是要与我李某斗争到底了!十、九、八……三……”
才数到三,囚徒们便已经左右站队的差不多了,因为太过急躁,很多人脑袋都撞肿了。
“二……一!很好!”李昌佐咬着牙数完,结果还算让人满意。
站左边跟随自己的有五分之三,大夏皇亲国戚们很多都选择了站左边,因为他们还奢望李昌佐念着旧情,另外就算李乾顺打回来,自己活着的希望还是很大的。站右边打算回家养老的占五分之一多。剩下的,就是准备去阴曹地府继续效忠于李乾顺的人了。
李昌佐冷笑着看着跟自己死磕到底的人们,说:“很好,你们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就成全你!来人,把他们拉下去,死牢伺候!”
“是!”兵士们摩拳擦掌,将这些战利品拉走了。
李昌佐又对站在右边的人说:“你们选择袖手旁观,我也不拦你们。大道通天,各走一边。只是,现在李乾顺生死未知,就只好先委屈大家吃一段时间的大锅饭了!”
右边的人心里早就想好了所有结果,任由兵士们将大家带走。有牢饭吃,总比死了的强。
李昌佐最后微笑地看着左边的人们,道:“欢迎你们,破镜重圆,又跟我李昌佐成了亲朋好友!哈哈!”
大家跟着赔笑,说:“李大人如皓日当空,光明自然引人向往!”还有说什么如再生父母的,奉承的简直让人起鸡皮疙瘩。
李昌佐将这些喜欢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喜欢阿谀奉承的人都记在心里,他们的下场就是有一口饭吃就不错了。至于那些不甚言语的人,或许能用的上。
此时,士兵来报:“将军,元帅回来了!”
“哦!快去迎接!”
李昌佐话刚说完,屈平就骑着马带着数十个将官飞奔了进来。
平日里,敢在这大殿前走大步的人估计都没有,今日却让人骑着马肆意往来,天差地别相距太远。
屈平看着排排站的人,心里有了猜想,问道:“宁夏侯这是搞什么呢?”
李昌佐简单说了一下,道:“这些是用的上的人,还有一些不打算跟着我们干的,以后再放他们走,还有少数想死的,我打算成全他们。”
屈平劝阻道:“他们都是俘虏,岂可乱杀?大宋不杀降俘,怎能乱了规矩?”
李昌佐心中稍有不快,说:“今日不杀他,来日他们将成为我们的绊脚石。”
屈平说:“先关起来,他们的生死,自该有皇上发落。”
“是。”李昌佐不情不愿道。
屈平好言劝道:“李兄,我一向视你如兄弟,所以才好言劝你,不要被仇恨被情绪懵逼了双眼。做大事者,心境要开阔,眼光要长远。一粒沙子可能会刺痛你的眼睛,但把它放在对的地方,说不定能发出光芒,变废为宝也说不定。”
李昌佐说:“我知道了,那先将他们关起来吧。”李昌佐嘴里这样说,心里其实还是有些不乐意。
屈平拍拍李昌佐的肩膀,说:“对!李乾顺已死,相信这个消息会让你更开心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