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上高中的时候,他们家就不再卖西瓜了。她爸外出打工,她妈在家自己张罗着地里的活,同时还和邻居家的青萍的一个哥哥搭伙倒卖棉花,从各村各户里收来棉花,再集中卖到外地收棉花的站点,他们从中赚差价。

那时候在村里比较流行妇女在家自己用线织老粗布,所以,她妈看出这个商机后,自己就骑着车跑老远的地儿去黄河南边的一个棉线厂采购棉线,回来赶集去卖,也是赚个差价。后来,他们家附近的一些妇女看到这个生意能挣点钱,也跟着青萍她妈做了起来。

青萍最佩服的就是她妈,村里人没有不对她妈竖大拇指的。除了勤劳能吃苦外,有主见,对任何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青萍最佩服的是她妈从没上过学,但是却自己做点小生意,从没对算账皱过眉头。

有一年冬天,她妈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一条赚钱的途径——去省城肉联厂批发人家卖完剩下的肉,都是好肉,只是不是猪身上最好部位的肉。她妈属于行动派,说做就做。打听清楚地址后,一天早晨,她坐上公交车就去省城了。路上,她向司机打听清楚路线,下车后,就沿着那条路线边问边走,用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到了肉联厂。

到了厂子后,她打听到应该去找销售员,然后她就又边问边找,终于找到,在她说明来意后,销售员很爽快地答应了,带她到仓库里让她挑。她挑了几十斤肉,过完称,结完账就离开了。

回去,她做的公交车,几十斤肉装成了两袋子她一袋一袋的提到车上。车上的乘客,有的帮帮忙,有的也透出了嫌弃的表情,她妈对帮助她的人表示感谢,对那些表示嫌弃的人置之不理。公交车下来后,离她要做的回家的车还得有三四百米的路程。她就那样弓着腰,背着肉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累了,就放下袋子休息一下,然后再背起来继续走。终于到达车站了,上车后,找了个座位坐下,她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这个生计大约做了四五年。后来,人们生活水平好了,吃这种肉的少了,她妈也就不卖了。

这样看来,她妈一直以来都还算个生意人呢,除了做上面提到的,她妈还卖过瓜子、糖、水果等。只是,因为她妈没文化,不识字,所以做生意也只是局限于对一种商品的倒卖,没有形成规模。青萍一直觉得,如果她妈上学的话一定会很有成就。

本章已完 m.3qdu.com